小孩面部腫塊性質不明,治療方案如何抉擇?
我小孩在7月份發現面部左側太陽穴位置長有一包塊,并在發現后第三天迅速長大,于是到一鎮醫院檢查,醫生建議觀察。后不放心,7月22日轉至縣醫院檢查,在做完超聲檢查后醫生診斷為瘤,需手術切除,考慮到醫院的權威性及醫療設備還有手術成功率(面部形象)等因素,決定尋求更好的醫院進行診斷治療。7月24日轉至四川省腫瘤醫院,經專家教授會診,無果。遂要求做CT及穿刺檢查,CT報告單入下:影像描述:左側顳部皮下見大小約3.8×1.3cm密度較高軟組織影,CT值約63—85HU,密度教均勻,其外側皮膚層次較清晰,深部顳骨骨質未見明確破壞、增生等異常現象,邊緣光整。兩側腦實質內未見明確異常密度影,腦室系統未見明顯受壓、移位,中線結構居中。診斷意見:左側顳部皮下占位,考慮良性病變可能,請結合臨床。穿刺報告如下:左顳部腫塊穿刺檢查,穿刺涂片上以血液為主,未見惡性腫瘤細胞成分。在做完以上CT及穿刺檢查后,專家教授們還是沒有明確答復,只是告訴我,至于腫塊究竟是什么需要手術切開后才能知道。于是轉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兒外科檢查,在出示四川省腫瘤醫院的檢查報告單后一教授級別的醫生告訴患者屬于摔傷,回去觀察修養半個月再復查。8月14日復查,教授級別的醫生要患者進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如下:超聲所見頜面部:左側顳皮下(眼角旁)查見大小約30×9×35mm的網狀暗區,邊界清楚,暗區內無明顯血流信號,探頭加壓后未見明顯血流信號。診斷提示:左側顳部皮下網狀囊性占位醫生診斷結果,繼續觀察,九月下旬復查在觀察期間,小孩左側面部又長出一包塊,9月25日再次來到該教授級別的醫生處復查,教授級別的醫生在病例本上寫到:左顳部包塊未清,但左面部又長一包塊,故轉神經科診治。轉至該院神經科,神經科醫生檢查后告訴我需要轉四川華西大學第二醫院(兒科)診治。遂再次轉至四川華西大學第二醫院(兒科),醫生診治一通后,也未講出個所以然,告訴我轉口腔科診治。繼又來到四川華西醫院口腔科,醫生觀察后要求做超聲檢查和全血圖檢查,超聲檢查如下:超聲所見:左側面部及顳部皮下層及肌層查見弱回聲團塊,大小分別為50×40×20mm,50×30×10mm,二者相通,邊界欠清,形態不規則,內部呈分隔的囊管狀.CDFI:囊管狀未見血流信號,分隔上可見點狀血流信號.診斷提示:頜面部分隔囊性占位:囊狀水瘤?全血圖檢查結果:白細胞、紅細胞形態未見異常在取得超聲檢查和全血圖檢查后,醫生在病例本上寫到“關于面癱問題有待考慮”。意指不論是手術治療還是打針治療都可能引起面癱。問題一:我小孩臉部腫塊是血管瘤還是囊狀水瘤?問題二:采取何種治療方案不會對小孩造成影響?比如醫生所講的面癱以及面部形象等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孩面部出現腫塊,性質不明,治療方案的選擇需綜合考慮腫塊性質、位置、大小、孩子身體狀況以及可能的并發癥等。 1. 腫塊性質:血管瘤通常表現為紅色或紫紅色的腫塊,質地柔軟;囊狀水瘤多為囊性、無痛的腫塊。但最終確診需病理檢查。 2. 位置和大小:腫塊位于左側面部及顳部,較大的腫塊可能增加治療難度和風險。 3. 孩子身體狀況:包括孩子的年齡、整體健康狀況、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等,會影響治療耐受度。 4. 可能的并發癥:如面癱風險,治療過程中可能損傷神經導致面癱。 5. 治療預期效果: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不同,如手術切除可能更徹底,但創傷較大;保守治療可能風險小,但效果可能較慢。 綜合以上因素,建議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腫塊性質,并與醫生充分溝通,權衡利弊,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治療方案。
2025-02-11 18: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單側精索靜脈曲張,如果沒有癥狀,不建議手術,如果有癥狀或者生育能力,性功能受影響,建議結婚前手術。
2015-12-18 21: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非常好,證明你已經具有抗體,沒有乙肝,
2015-12-18 01: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絞索明顯嗎?肌肉萎縮了嗎?排除髕骨軟骨炎了嗎?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
2015-12-18 01: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一般挑破后外搽碘酊或做冷凍即可,若復發發生,可口服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
2015-12-18 00:5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