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外傷感染,用特比萘芬及碘化鉀,如何減副作用?
腳部外傷引發感染此菌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服用鹽酸特比萘芬及碘化鉀...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更快更有效地減少副作用的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腳部外傷感染后,使用鹽酸特比萘芬及碘化鉀治療,想減少副作用,需從多方面考慮,包括藥物調整、生活護理、飲食注意、定期復查、避免誘因等。 1.藥物調整:在醫生指導下,可根據感染恢復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如可考慮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藥物。但務必遵醫囑,不可自行換藥。 2.生活護理:保持腳部清潔干燥,避免沾水和過度摩擦。穿透氣舒適的鞋襪,定期更換。 3.飲食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類、新鮮蔬果等,增強免疫力,有助于減輕藥物副作用。 4.定期復查: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異常,調整治療方案。 5.避免誘因:減少腳部受傷和感染的機會,避免接觸不潔物品,不與他人共用鞋襪等。 總之,要減少腳部外傷感染治療中的副作用,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同時,一定要遵循醫生的建議,不可盲目自行處理。
2025-02-12 02: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病情分析:孢子絲菌病由申克氏孢子絲菌引起的慢性皮膚皮下組織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感染.本病在中國散在發病但多見于東北及長江以南沿海地區.孢子絲菌寄生于植物土壤中皮膚外傷可感染此病.真菌鏡檢不易找到病原體需作真菌培養取膿液組織塊作真菌培養鑒定菌種即可確診.常見的孢子絲菌病有皮膚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許多皮下結節可穿破皮膚出現肉芽腫及化膿損害.還有固定型只局限于一處多發于面頸軀干等處常是浸潤性肉芽腫紅色斑塊樣.還可侵犯粘膜骨關節也可有系統性損害.意見建議:你目前用藥比較合理為減少毒副作用可同時用5-F尿嘧啶.系統治療同時可輔以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劑熱療或物理療法以增加效果.局部損害還可考慮切除治療.生活護理:防止皮膚外傷對預防本病很重要.病人換下的敷料應燒毀以免污染環境感染他人.
2015-12-18 20: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您好:一病因:多有外傷史二好發部位:四肢和頭面部等暴露部位.三皮疹特點:皮下結節或暗紅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可呈輕度疣狀增生擠壓有少許分泌物逐漸擴大與皮膚粘連并沿淋巴管蔓延.四自覺癥狀:輕微.五分型:淋巴管型固定型播散型.意見建議:關于它的治療:一10%碘化鉀溶液為首選藥物10~20ml口服3/日飯后服藥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如病人可以耐受治療應延長至臨床治愈后4~6周.該藥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腸道刺激.二伊曲康唑100mg口服1/日連續個月以上.三特比萘芬250mg口服1/日連續3個月.四5-FC口服1.5~2g/日可與酮康唑合用200mg/日連續2~3個月.五二性霉素B適用以上藥物治療無效者靜滴還可配成0.25%的溶液局部損害內注射.局部損害可考慮切除治療或采用物理療法熱療或冷凍治療.生活護理:祝您早日康度!!!!!
2015-12-18 10: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病情分析:孢子絲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絲菌所引起的皮膚皮下組織及其鄰近淋巴系統的慢性感染.常見的孢子絲菌病有皮膚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許多皮下結節可穿破皮膚出現肉芽腫及化膿損害.還有固定型只局限于一處多發于面頸軀干等處常是浸潤性肉芽腫紅色斑塊樣.還可侵犯粘膜骨關節也可有系統性損害.意見建議:多有外傷史再接觸帶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從損傷的皮膚進入人體皮疹特點:皮下結節或暗紅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可呈輕度疣狀增生擠壓有少許分泌物逐漸擴大與皮膚粘連并沿淋巴管蔓延.生活護理:10%碘化鉀溶液為首選藥物局部損害可考慮切除治療或采用物理療法熱療或冷凍治療.
2015-12-18 10: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俞景華 主治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保健科
-
病情分析:孢子絲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絲菌所引起的皮膚,皮下組織及其鄰近淋巴系統的慢性感染.常見的孢子絲菌病有皮膚淋巴管型,沿局部淋巴管有許多皮下結節,可穿破皮膚,出現肉芽腫及化膿損害.還有固定型,只局限于一處,多發于面,頸,軀干等處,常是浸潤性肉芽腫紅色斑塊樣.還可侵犯粘膜,骨,關節,也可有系統性損害.多有外傷史,再接觸帶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從損傷的皮膚進入人體,皮疹特點:皮下結節或暗紅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可呈輕度疣狀增生,擠壓有少許分泌物,逐漸擴大與皮膚粘連,并沿淋巴管蔓延.生活護理:10%碘化鉀溶液為首選藥物,局部損害可考慮切除治療,或采用物理療法,熱療或冷凍治療.
2015-12-18 07: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