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鏈球菌溶血素過高致全身神經痛怎么辦
前一段時間我突然絕肋骨有點隱隱作痛,痛一下又不痛了,,一會又痛,,現在感覺全身神經都痛,,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其他地方都沒有問題,,就是抗鏈球菌溶血素過高老,,這樣應該怎么辦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抗鏈球菌溶血素過高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如鏈球菌感染未愈、自身免疫反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其他疾病并發等。 1.鏈球菌感染未愈:如果之前的鏈球菌感染沒有得到徹底治療,可能導致抗鏈球菌溶血素持續升高。此時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呋辛、阿莫西林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2.自身免疫反應: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可能引發抗鏈球菌溶血素過高。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3.遺傳因素:部分人可能由于遺傳因素導致易出現抗鏈球菌溶血素過高。這需要進一步評估家族病史,并進行針對性的遺傳咨詢和監測。 4.環境因素:長期處于不良環境,如潮濕、寒冷等,也可能有影響。要注意改善生活環境,保持溫暖干燥。 5.其他疾病并發: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等,也可能導致抗鏈球菌溶血素升高。需要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總之,抗鏈球菌溶血素過高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增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5-02-11 13: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癥狀表現:1.指神經損傷:(1)多為切割傷;(2)手指一側或雙側感覺缺失。2.橈神經損傷:(1)腕下垂,腕關節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間關節不能伸直或過伸;(3)掌指關節不能伸直;(4)手背橈側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5)高位損傷時肘關節不能伸直;(6)前臂外側及上臂后側的伸肌群及肱橈肌萎縮。3.正中神經損傷:(1)手握力減弱,拇指不能對指對掌;(2)拇、食指處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魚際肌及前臂屈肌萎縮,呈猿手畸形;(4)手掌橈側半皮膚感覺缺失。4.尺神經損傷:(1)拇指處于外展位,不能內收;(2)呈爪狀畸形,環、小指最明顯;(3)手尺側半皮膚感覺缺失;(4)骨間肌,小魚際肌萎縮;(5)手指內收、外展受限,夾紙試驗陽性;(6)Forment試驗陽性,拇內收肌麻痹。5.腋神經損傷:(1)肩關節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縮;(3)肩外側感覺缺失。6.肌皮神經損傷:(1)不能用二頭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頭肌腱反射喪失,屈肌萎縮;(3)前臂橈側感覺缺失。7.臂叢神經損傷:(1)多為上肢牽拉傷;(2)上干損傷為肩胛上神經、肌皮神經及腋神經支配之肌肉麻痹;(3)中干損傷,除上述肌肉麻痹外,尚有橈神經支配之肌肉麻痹;(4)下干損傷前臂屈肌(除旋前圓肌及橈側腕屈肌)及手內在肌麻痹萎縮;累及頸交感神經可出現Hornor氏綜合征;(5)全臂叢損傷,肩胛帶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肢感覺全部喪失,上肢各種反射喪失呈弛張性下垂。8.腓總神經損傷:(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態;(2)踝關節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3)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4)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9.脛神經損傷:(1)踝關節不能蹠屈和內翻;(2)足趾不能蹠屈;(3)足底及趾蹠面皮膚感覺缺失;(4)小腿后側肌肉萎縮;(5)跟腿反射喪失。10.坐骨神經損傷:(1)膝以下受傷表現為腓總神經或脛后神經癥狀;(2)膝關節屈曲受限,股二頭肌,半腱半膜肌無收縮功能;(3)髖關節后伸,外展受限;(4)小腿及臀部肌肉萎縮,臀皺襞下降。11.股神經損傷:(1)大腿前側,小腿內側皮膚感覺缺失;(2)膝腱反射減弱或喪失;(3)膝關節不能伸直,股四頭肌萎縮。12.閉孔神經損傷:(1)大腿內側下1/3皮膚感覺缺失;(2)內收肌群麻痹萎縮,不能主動架在健腿上。診斷依據:1.常有外傷史:多合并有四肢骨折或關節損傷。2.肢體姿勢:周圍神經損傷肢體呈不同程度畸形。3.運動功能:根據肌力測定瞭解肌肉癱瘓情況,判斷神經損傷及其程度。晚期可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縮。4.感覺功能:感覺神經支配區皮膚痛覺和觸覺等發生障礙。Tinel征感測神經再生到達的部位。5.植物神經功能:支配區皮膚營養障礙,由早期無汗、乾燥、發熱、發紅到后期變涼,萎縮,粗糙甚至發生潰瘍。6.反射功能:神經支配范圍的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7.神經肌電圖檢查:有助于神經操作部位的確定,為判斷損傷程度,預后及觀察神經再生提供依據。
2015-12-18 21: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目前的癥狀可以試試結合保養休息,配合一點青霉素輸液試試,配合阿司匹林試試,周圍神經損傷(骨科)是常見的外傷,可以單獨發生,也可與其他組織損傷合并發生。周圍神經損傷后,受該神經支配區的運動,感覺和營養均將發生障礙。臨床上表現為肌肉癱瘓,皮膚萎縮,感覺減退或消失。閉合性損傷,如關節脫位或骨折,可擠壓或牽拉神經;骨筋膜室綜合征對神經血管的壓迫;銳利骨折端刺破和切割作用致傷神經;暴力沖擊鈍性挫傷,石膏外固定壓傷淺表神經;肢體被暴力牽拉等因素致傷神經。開放性損傷,如銳器切割和火器傷致神經斷裂;機器絞傷或撕脫傷等;這類神經損傷范圍有時可達20—30厘米,治療困難,預后差。治療原則1.開放性損傷:對銳器傷或清潔傷口,作一期神經縫合;對火器傷或污染傷口,待傷口愈合后3—6周后作二期神經修復。2.閉合性損傷:神經受壓,牽拉或挫損,早期作骨折及關節復位,神經功能多能自行恢復;如1-3個月無恢復,則需手術檢查。3.晚期神經損傷:爭取三個月內修復,傷后一年以上的病例,也應積極修復。4.根據神經損傷的時間、性質、程度和范圍,可分別行神經松解、減壓,縫合修復或行神經移位或移植,或后期行功能重建術。用藥原則1.上述A、B、C主要提供神經營養及再生所需成分,對神經恢復防止肌肉萎縮有一定的輔助作用。2.C類藥比A、B類價格差別較大。預防常識:周圍神經損傷可引起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甚至留下終生殘疾。神經損傷者務須及早進行神經修復,建議患者盡量在有條件的醫院找專科醫師作顯微外科修復手術,療效會有明顯提高。
2015-12-18 15: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