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遇事緊張且自卑如何改善?
脾氣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腦子就跟炸了一樣?脾氣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腦子就跟炸了一樣,而且恨不得自己快去死了解脫了,而且遇到事就緊張的不行2年,脾氣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腦子就跟炸了一樣,而且恨不得自己快去死了解脫了,而且遇到事就緊張的不行,還自卑。無網上咨詢如何化解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脾氣暴躁、遇事緊張且自卑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心理壓力、性格特點、激素失衡、神經遞質異常、生活環境等。 1.心理壓力: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態,大腦和身體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容易導致情緒失控。可通過適當運動、冥想、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緩解壓力。 2.性格特點:有些人天生性格較為敏感、急躁。需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性格調整,多參加社交活動,學習與人溝通和相處的技巧。 3.激素失衡: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可能引起情緒波動。若懷疑激素問題,應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甲狀腺功能檢查。 4.神經遞質異常: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失衡,可能影響情緒。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調節神經遞質的藥物,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等。 5.生活環境:不良的生活環境,如長期處于嘈雜、緊張的氛圍中,也會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應盡量改變環境,營造舒適、和諧的生活空間。 總之,脾氣暴躁、遇事緊張且自卑是較為常見的情緒問題,通過自我調節和必要的醫療干預,多數情況下可以得到改善。但需注意,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025-02-12 22: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脾氣,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普遍心里現象之一。不少青年脾氣急躁,遇事容易沖動,特別是對一些不順心或自己看不慣的事,常常容易生氣或慪氣,有時還同人家爭吵,說出一些使人難堪的話,或影響同志間團結,或影響了家庭的和睦。人的脾氣有好有壞。脾氣好的人無論到哪里,都會受到歡迎,別人喜歡同他合作、共事;脾氣不好的人,則常常給自己和別人帶來苦惱,使別人覺得難于與之相處。有人作過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男女青年在選擇配偶時,都把要求對方脾氣好作為條件之一。根據經驗我們也知道,在一個家庭或一個人所處的小單位里,如果有一兩個脾氣不好的人,常會使這個家庭或集體搞不好團結。因此,改掉壞脾氣不僅是為了消除個人的苦惱,而且也是為了促進家庭和睦,增強集體團結。那么,怎樣才能改掉壞脾氣呢?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很好地認識壞脾氣的危害。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總要同其他人進行接觸和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當然不可能是一切人)的好感、友情、贊賞、合作,否則,就會感到孤獨、寂寞,沒有生氣,寸步難行。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調節和控制的,認識了壞脾氣的危害,便可從內心產生改掉壞脾氣的要求。其次,要加強思想修養。只有心中經常想到別人,尊重別人的利益和需要,才會對別人溫存、體貼、熱愛。只有時刻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不至于意氣用事,固執己見,才能遇事平心靜氣,三思而行。最后,對改掉壞脾氣要有決心和毅力,不能今天想起來了,就謹慎一點,過了兩天又依然故我。要有決心和毅力,壞脾氣是一定會改掉的。
2015-12-19 06: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理分析:您好,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影響人們情緒反應的并不是外界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于事件的看法,相同的事情對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是因為人們對于事件的認知不同,通過合理的改變人們的不良認知,比如糟糕至極,就是把事情的結果想象的過于糟糕,以偏概全,就是以事情的某一方面來代表事情的全部,從而建立起來一種基于事實的,使自己愉快的,不介入麻煩的合理信念,可以達到改善情緒的作用。心理指導:您好,建議您積極的看待問題,建立自信心,另外還要盡量建立起來一種使人愉快的,不介入麻煩的合理信念,如果長時間沒有改善可以去專業的心理咨詢室看一下,經過專業的心理疏導會有很好的效果。
2015-12-18 18: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建議你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多與家人朋友溝通,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緩解,或者說影響到了工作、生活、學習,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如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線向我咨詢了解,點擊即可,希望可以幫到你。
2015-12-18 18: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一般說來,這是屬于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以及自身性格行為因素有關。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節抑制。若是癥狀比較嚴重,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建議親自找心理醫生咨詢一下為宜。
2015-12-18 14: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