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嬰兒臍疝用硬幣包裹法無效怎么辦
寶貝在一個月時發現原本已很健康的臍部有點凸起,過了幾天再看,有一個小豌豆起膨起,慢慢在在長大,半個月前有直徑差不多一厘米大的的臍疝了,我在網上查可以用一個一元的硬幣消毒后用干凈紗布包裹貼到臍部,現在就用這個方法,用了半個月,不見什么好轉。請問各位有經驗的媽媽,我該怎么辦呢?兩個月嬰兒臍疝怎么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兩個月嬰兒臍疝是常見的小兒外科問題,多因臍部發育不全、腹壓增加等導致。處理方法包括觀察等待、使用臍疝帶、避免哭鬧、調整喂養方式等。如果硬幣包裹法無效,不必過于焦慮,還有其他可行的措施。 1. 觀察等待:部分嬰兒臍疝可在一歲內自愈,只要疝內容物能回納,無嵌頓,可先觀察。 2. 臍疝帶:相較于硬幣包裹,臍疝帶更專業且舒適,能提供更穩定的壓力。 3. 避免哭鬧:減少嬰兒哭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情況,防止疝的加重。 4. 調整喂養:避免過度喂養導致腹脹,喂奶后及時拍嗝,減少胃腸脹氣。 5. 就醫治療:若臍疝直徑較大、疝內容物突出不能回納或出現嵌頓,應及時就醫,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總之,對于兩個月嬰兒臍疝,家長要密切觀察,采取合適的措施。若情況異常,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2025-02-13 22: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新生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組織十分薄弱;而兩側腹直肌的前后肌鞘在正中線尚未合攏,成為一個薄弱的環口,這就形成了臍疝發生的內在條件.當孩子咳嗽,哭鬧掙扎時,腹內壓增高,于是,腹腔內的部分組織就從環口膨出,到臍部皮下形成臍疝.臍疝是一個球形的可變性腫物,稍大的患兒在安靜臥位時,腫塊消失;哭鬧,咳嗽或直立時,重又出現.稍小的患兒則一直鼓起.病兒一般無特殊癥狀,生長發育也不受影響.隨著腹肌的增強,臍部瘢痕的愈合,大多在1歲內會自然消失.對疝環口較大的,可采取一些簡易的方法促進臍疝愈合.乒乓球壓迫療法取9~10厘米寬的松緊帶,把兩端縫合,形成圓圈,再取半個乒乓球,用布包好,縫在松緊帶圈的中央,把制成的松緊帶圈套在患兒的腰腹部,先將突出的臍疝內容物按回,將乒乓球凸面對準臍疝處,調整松緊帶長度,使乒乓球的凸面對臍疝口產生一定的壓力.疝環口在1.5厘米左右的,經1~2個月就能治愈.乒乓球壓迫療法是治療嬰兒臍疝簡易而有效的方法,如果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2015-12-19 03: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這種情況一般沒什么好的辦法治療,較輕可先觀察,嚴重的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多需要手術治療.以免發生坎頓,
2015-12-18 21: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臍疝臍疝(umbilicalhernia)是小兒腸管自臍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軟囊,易于壓回.較常見,發病率與種族有關,黑人發病率較高.臍部可見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復性腫物.小兒安靜臥位時,腫塊消失.哭鬧,咳嗽,直立等使腹壓增大時腫物出現.新生兒小嬰兒平時永不消失,但以手輕壓可使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并可聞氣過水聲,亦可摸到未閉的臍環.直徑多為1cm左右,2~3cm者罕見.臍疝多無癥狀,個別可有局部膨脹不適感.嬰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處,且在嬰兒時期兩側腹直肌前后鞘在臍部未合攏,留有缺損,這就造成了臍疝發生的條件.各種使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瀉,過多哭鬧等,皆能促使臍疝的發生,疝囊為突出的腹膜,表面有皮膚覆蓋,皮膚與腹膜之間為薄層結締組織,突出的內臟多為小腸,大網膜等,很少發生嵌頓.絕大多數臍疝2歲內可以自愈,隨著年齡增長,腹肌逐漸發達,疝孔常能逐漸狹窄縮小而閉合,故不需任何治療.但年齡在4歲以上或臍環直徑超過2~3cm以上者,則應考慮手術切除疝囊,修補腹壁缺損.2歲以上小兒未閉合的臍疝,可考慮使用一般腰帶,束帶膠布或硬幣壓緊疝環方法也可使用.但新生兒,小嬰兒最好不用,使用不當易引起臍部發炎腫脹,以致穿破.到2~3歲以后可以手術治療,手術很簡單,效果也很好.
2015-12-18 19: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經臍環脫出的疝稱為臍疝.臍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這各腹壁最晚閉合的部位.同時,臍部缺少脂肪組織,使腹壁最外層的皮膚,筋膜與腹膜直接連在一起,成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內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臍疝.在人體胎兒時期,通過臍環部位有二條動脈,一條靜脈,卵黃管及臍尿管與母體相連,以獲取營養.在胎兒出生前后,上述結構逐漸閉鎖,臍環閉鎖時形成臍凹陷.如果閉鎖不全或延期閉鎖,剛胎兒出生后出現畸形及形成. 由臍環處突出的疝稱為臍疝.臨床上分為嬰兒臍疝和成人臍疝兩種.前者遠較后者多見.1.嬰兒臍疝,絕大多數可通過臍部筋膜環的逐步收縮而在一歲內自愈.因此2歲前,除非嵌頓,可以等待.采用非手術療法促使自愈如已滿2周歲,臍疝直徑超過1.5厘米者宜用手術治療,沿臍口1厘米處,沿臍作半圓形切口分高皮膚和皮下組織,顯著腹直肌前鞘,疝環及疝囊,正中切開腹自線,游離疝囊,回納疝內容物,在疝環處切除部分疝囊后,給予縫扎然后將兩側腹直肌鞘緣(即腹自線)間斷縫合,最后縫合皮膚. 2.成人臍疝宜早施手術治療,嵌頓時應緊急手術.圍繞臍部作一橫行橢圓形切口,分離疝囊直至頸部,細心分離粘連,在疝囊頸部切斷,將疝將同緊密粘連難以分離大網膜和多余的皮膚一并切除.于是,盡多的游離疝環周圍的腹橫筋膜,腹膜.予以橫形對合縫合,然后在上下兩側游離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時可作重疊縫合1.非手術治療后,臍部包塊不再出現.2.手術修補臍部缺損,切口愈合.
2015-12-18 17: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臍疝? 發生于臍部的腹外疝統稱為臍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兒比成年人多。嬰兒臍疝多為易復性疝,常干哭鬧、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難時于臍部出現圓形腫塊,安靜、平臥時可消失,很少發生嵌頓,用手指可清楚地捫及臍環的邊緣,并有咳嗽沖擊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