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患三叉神經痛,平時注意啥?
醫生:您好,我向你咨詢,我今年五十歲,今年年初突然無故左臉疼痛,剛開始還以為是牙痛,經過檢查才知是三叉神經痛,現在有在吃西藥,主要是止痛,還有在吃幾包中藥。上網查詢時發現關于這方面的資料很少,也有點混亂,很多醫院都吹得很神呼。在此我想請教醫生,就我這樣的情況,平時應注意什么,例如飲食、生活,還有藥物方面選擇什么比較好,醫院方面又有哪間比較權威的。我是廣東人。謝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三叉神經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飲食、生活習慣、情緒管理、藥物選擇及就診醫院等方面。 1. 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少吃過冷、過熱的食物,以防刺激神經。 2. 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和過度緊張;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風直吹。 3. 情緒管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情緒波動可能誘發疼痛。 4. 藥物選擇:常見藥物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加巴噴丁等,但需遵醫囑使用。 5. 就診醫院:選擇正規的綜合性醫院或神經專科醫院,醫生經驗豐富,治療更規范。 總之,三叉神經痛患者要從多方面注意,積極配合治療,以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2025-02-12 18: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中西結合治療三叉神經痛《新醫學》1993-2白附子、僵蠶、全蟲、雙鉤、白芷各100克,川芎200克,蜈蚣10條(去頭足)。打成粉末,每次服3克,每日三次,飯后半小時服。復合維生素B片,2片/次,每日三次;維生素C,0.2g,每日三次;潑尼松20mg,每日二次,急性期用,病久不用。復方丹參片,每次三片,每日三次。以上治療十天為一療程。三叉神經痛
2015-12-19 23: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和你談談“三叉神經痛”的問題。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發生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短暫的、反復發作的劇烈疼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病因不明;后者由炎癥、外傷、腫瘤、血管病等引起。常于40歲后起病,女性較多。中醫學稱本病為“偏頭風”、“面痛”等。原發性三叉神經癰為驟然發生的劇烈疼痛,呈切割樣、針刺樣和陣發性。一次發作持續數秒鐘至數分鐘,可連續多次發作。疼痛部位嚴格限于三叉神經.感覺支配區內,最常見的是下顎和(或)上頜區域內疼痛。從事一些涉及三叉神經運動功能的動作(如刷牙和咀嚼)或觸及三又神經支配區域內的一些觸發點(如上下唇、鼻翼外側等)可激發疼痛的發作。嚴重者在發作時伴有同側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緩解期正常。隨病程進展,緩解期日益縮短。多為單側性,個別病人可先后或同時發生兩側疼痛。一般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青壯年多見,疼痛的部位、性質及觸發點與原發者相同。但疼痛較持久,檢查可見三叉神經等損害的陽性體征,如面部感覺障礙、角膜反射遲鈍及咀嚼肌癱瘓、萎縮等。應檢查有無腫瘤或其他病變壓迫三叉神經或累及其在腦干內的通路。1)三叉神經是第V對腦神經,在面部有三個分支: 1.眼支--分布于眼球,眼瞼,前額皮膚及一部分鼻腔粘膜。 2.上頜支--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間的皮膚。上頜的牙齒及鼻腔等。 3.下頜支--是混合神經(既有感覺又有運動纖維)。 2)誘因:主要面部的機械刺激,如說話,洗臉,刷牙,咀嚼,剃須,打呵欠,涼風吹等。 突發三叉神經痛無預兆,疼痛如閃電般的突然來臨,為短暫而劇烈的刀割樣或撕裂樣或電灼樣痛,嚴重時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發紅,結膜充血,流淚,流涎。疼痛多在白天發生,生次持續數秒鐘到數分鐘,間歇期無任何癥狀,經一段時間后突然復發。疼痛有時與季節有關。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癥狀不如原發性典型,發病較年輕,疼痛是持續性,有聽力障礙,面肌抽搐或麻痹等。 3)防治方法: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應針對原發病因進行相應治療。原發者治療以止痛為目的。1.西醫藥治療①卡馬西平:為首選藥物,初服100毫克,日2次,服1日以后每日增加100毫克,直到疼痛停止。每日最大量不應超過1咖忉e,以后逐漸減小藥量,確定最小有效量維持。但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與造血功能,孕婦忌用。副作用參見藥物書籍。②苯妥英鈉:初服100毫克,每日3次;如無效可每日增加100毫克,最大量不超過每日600毫克。如產生頭暈、行走不穩、跟球震顫等中毒癥狀應立即減量到中毒反應消失為止。③以上藥物治療無效以后,可用氯硝西泮4--6毫克/日,副作用有嗜睡和步態不穩。2.中醫藥治療①風寒阻絡:顏面陣發性疼痛,緊束感,遇寒加重,遇熱稍減,或伴惡寒發熱,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脈浮緊。取川芎20克,荊芥、防風、羌活各10克,白芷12克,細辛3克,全蝎5克,蜈蚣3條,薄荷、生甘草各6克。此方祛風散寒,通絡止痛。②風熱傷絡:面部灼熱疼痛,遇熱加重,惡風,微渴,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用桑葉、白菊花、連翹各12克,葦根15克,忍冬藤20克,蔓荊于10克,川芎9克,全蝎5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此方疏風散熱,通絡止痛。③痰火上擾:面部陣發性悶脹灼痛,常進食時發作,局部喜冷涼,頭昏而沉,口渴不欲飲,時吐痰涎,胸浣痞悶,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取茯苓15克,橘紅、枳實、竹茹、瓜蔞、厚樸各12克,半夏、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全蝎5克。此方化痰清熱,通絡止痛。④肝膽火熾:顏面陣發劇痛,刀割樣,灼熱感,煩躁易怒,脅痛口苦,頭暈目赤,咽干口渴,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用梔子、黃芩、柴胡、僵蠶、菊花各10克,石決明(先下)、龍膽草、生地、白芍各15克,蟬衣、木通、甘草各6克。此方清肝瀉火止痛。⑤陽明胃熱:顏面灼痛,前額脹痛,齒痛口奧,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或燥,脈弦滑。取生石膏30克,菊花、生地各15克,薄荷12克,丹皮10克,川芎9克,生大黃(后下)、黃連、甘草各6克。此方清胃瀉熱。⑥陰虛陽亢:顏面灼痛伴抽搐,頭目眩暈,面色潮紅,腰膝無力,耳鳴失眠,舌紅無苔或少苔,脈細數。用龜板20克(先下)、青葙子各20克,生熟地各16克,石決明(先下)、山萸肉各15克,知母、丹皮、元參1、蜈蚣各1O克,全蝎5克。此方滋陰潛陽,熄風通絡。⑦絡脈淤阻:日久不愈,痛有定處如針刺,面色晦暗,目澀,皮膚粗糙,心悸,舌質紫暗或有斑點,脈弦細澀。取川芎15克,赤芍、僵蠶各12克,香附10克,桃仁、紅花各9克,全蝎5克,麝香o.5克(沖),老蔥3根。此方活血化淤通絡。3.針刺治療①體針:主穴取患側太陽穴,下關,輔助穴取健側合谷。第一支痛配陽白、攢竹、魚腰;第二支痛者配四白、迎香、禾酵;第三支痛配承漿、頰車。②耳針:面頰、上頜、下顱、神門、枕。4.其他治療患者每天起床后和睡覺前,可用木梳從前額經過頭頂梳至后頸部,開始時每分鐘梳25次左右,5分鐘后逐漸加快速度。用力要均勻,以不劃傷頭皮為度,每次梳10分鐘,1周后疼痛可逐漸減輕,1個月后便基本痊愈。上述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不適宜手術者可選擇封閉治療。 4)預防與調養: 主要指緩解期預防復發。急性期除應活血祛風止痛外,尚應配合平肝,健脾,溫腎之藥。緩解期(平穩期)則調理氣血,疏通血脈,改善全身狀況。致于具體用藥則需辯證施治,不可千篇一律。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盡量避免觸及“觸發點”。2.飲食應富有營養;起居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室內環境應安靜,整潔,空氣新鮮。 三叉神痛就象坐骨神經痛一樣是個癥狀,治療前應先找疼痛原因以便針對性治療。家庭救治中以藥物治療為主。用藥原則:從小劑量到逐漸加量,加到能控制癥狀為主,持續一段時間,而后慢慢減量,減至以最小藥量控制發作為原則。但往往一種藥物服幾年后療效降低。此時需合用其他藥;或更換藥物,常用藥物:維生素B12肌注,500μg1次/日,肌注2周。口服卡馬西平,國產的叫痛痙寧,2--3次/日,0.1g/次,根據止痛情況調節藥量。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15-12-19 21: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