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該病是由絲蟲(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所引起.兩種絲蟲引起絲蟲病的臨床表現很相似,急性期為反復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發熱,慢性期為淋巴水腫和象皮腫,嚴重危害流行區居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 【診斷】 以實驗室檢查為標準,從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出微絲蚴和成蟲即可確診. 【治療措施】 治療藥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絲蟲的療效優于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于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4.2g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1.5~2.0g3~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藥后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癥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采用了海群生藥鹽,按每人每天平均服用海群生50mg計,制成濃度為0.3%的藥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近年我國研制成功抗絲蟲新藥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用總劑量140mg/kg體重7日療法,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于海群生. 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藥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治療.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 【病理改變】 1.急性期過敏和炎癥反應幼蟲和成蟲的分泌物,代謝及蟲體分解產物及雌蟲子宮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機體產生局部和全身性反應.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現內膜腫脹,內皮細胞增生,隨之管壁及周圍組織發生炎癥細胞浸潤,導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損,管內形成淋巴栓.浸潤的細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 2.慢性期阻塞性病變淋巴系統阻塞是引起絲蟲病慢性體征的重要因素.由于成蟲的刺激,淋巴管擴張,瓣膜關閉不全,淋巴液淤積,出現凹陷性淋巴液腫.以后淋巴管壁出現炎癥細胞浸潤,內皮細胞增生,管腔變窄而導致淋巴管閉塞.以死亡的成蟲和微絲蚴為中心,周期浸潤大量炎癥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而形成絲蟲性肉芽腫,最終導致淋巴管栓塞.阻塞部位遠端的淋巴管內壓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張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期組織.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產生的臨床表現也因之而異. ⑴象皮腫(elephantiasis):是晚期絲蟲病最多見的體征.象皮腫的初期為淋巴液腫.若在肢體,大多為壓凹性水腫,提高肢體位置,可消退.繼之,組織纖維化,出現非壓凹性水腫,提高肢體位置不能消退,皮膚彈性消失.最后發展為象皮腫,肢體體積增大,有大量纖維組織和脂肪以及擴張的淋巴管和積留的淋巴液,皮膚的上皮角化或出現疣樣肥厚. ⑵睪丸鞘膜積液(hydroceletestis):由于精索,睪丸的淋巴管阻塞,使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內,引起睪丸鞘膜積液.但也有少數病人系由于急性炎癥反應所致,故在消炎后即可恢復. ⑶乳糜尿(chyluria):是班氏絲蟲病患者的泌尿及腹部淋巴管阻塞后所致的病變. 除上述病變外,女性乳房的絲蟲結節在流行區并不少見.此外,絲蟲還偶可引起眼部絲蟲病,脾,胸,背,頸,臂等部位的絲蟲性肉芽腫,絲蟲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積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內微絲蚴癥等. 3.隱性絲蟲病也稱熱帶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臨床表現為夜間發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熱,血中嗜酸性粒細胞超度增多,IgE水平顯著升高,胸部X線透視可見中下肺彌漫性粟粒樣陰影. 【流行病學】 絲蟲病是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男女老少均可感染.流行區微絲蚴感染率高峰多在21~30歲.班氏絲蟲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馬來絲蟲病僅限于亞洲,主要流行于東南亞.我國中部和南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和臺灣等16個省,市,自治區有絲蟲病流行. 【臨床表現】 急性期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及丹毒樣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為逆行性,發作時可見皮下一條紅線離心性地發展,俗稱“流火”或“紅線”.上下肢均可發生,但以下肢為多見.當炎癥波及皮膚淺表微細淋巴管時,局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腫,表面光亮,有壓痛及灼熱感,即為丹毒樣皮炎,病變部位多見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絲蟲,如果成蟲寄生于陰囊內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睪炎或睪丸炎.在出現局部癥狀的同時,患者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關節酸痛等,即絲蟲熱.有些患者可僅有寒熱而無局部癥狀,可能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的表現. 慢性期阻塞性病變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產生的臨床表現也因之而異:包括象皮腫,睪丸鞘膜積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變外,女性乳房的絲蟲結節在流行區并不少見.此外,絲蟲還偶可引起眼部絲蟲病,脾,胸,背,頸,臂等部位的絲蟲性肉芽腫,絲蟲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積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內微絲蚴癥等. 隱性絲蟲病的臨床表現為夜間發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熱,血中嗜酸性粒細胞超度增多,IgE水平顯著升高,胸部X線透視可見中下肺彌漫性粟粒樣陰影. 【輔助檢查】 分為病原診斷和免疫診斷.前者包括從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絲蚴和成蟲;后者為檢測血清中的絲蟲抗體和抗原. 1.病原診斷 ⑴血檢微絲蚴:由于微絲蚴具有夜現周期性,取血時間以晚上9時至次晨2時為宜. 1)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鏡檢.如經染色可減少遺漏并可鑒別蟲種. 2)新鮮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加蓋片后立即鏡檢,觀察微絲蚴的活動情況.本法適用于教學及衛生宣傳活動. 3)濃集法:取靜脈血1~2ml,經溶血后離心沉淀,取沉渣鏡檢.此法可提高檢出率,但需取靜脈血,且手續較復雜. 4)海群生白天誘出法:白天給被檢者口服海群生2~6mg/kg體重,于服后30~60分鐘間采血檢查.此法可用于夜間取血不方便者,但對低度感染者易漏診. ⑵體液和尿液檢查微絲蚴:微絲蚴亦可見于各種體液和尿液,故可于鞘膜積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和尿液等查到微絲蚴.可取上列體液直接涂片,染色鏡檢;或采用離心濃集法,薄膜過濾濃集法等檢查.含乳糜的液體可加乙醚使脂肪充分溶解,去除上面的脂肪層,加水稀釋10倍后,以1500~2000rpm離心3~5分鐘,取沉渣鏡檢.
2015-12-20 04: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疾病控制中心或者拿著處方到醫院購買,如果沒有可以用乙胺嗪替代,因為再怎么說乙胺嗪都是治療絲蟲病的首選藥.功能:乙胺嗪對絲蟲成蟲及微絲呦均有殺滅的作用.抑制肌肉活動,使蟲體固定不動,改變幼體表面,使之更易遭受宿主防御功能的攻擊和破壞.以上是對“誰能確信買到呋喃密酮這類治療絲蟲病新藥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0 03: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藥品名稱M170,呋喃嘧酮英文名Furapyrimidone適應癥本品為抗絲蟲的化學合成新藥.對班氏絲蟲的微絲蚴和成蟲均有一定的作用,適用于治療班氏絲蟲病,對馬來絲蟲病也有肯定的療效.療效優于乙胺嗪.用量用法口服:總劑量每千克體重140mg或每日每千克體重20~50mg,療程6~7日.每日劑量分2~3次,飯后30~60分鐘服用.注重事項本品不良反應與乙胺嗪相仿,主要由于藥物殺死微絲蚴所引起,停藥或對癥處理后癥狀可顯著減輕或消失.副反應以發熱和消化道癥狀較多.發熱一般出現在服藥3日后,熱程多為2~3日.消化道癥狀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少數病例有四肢輕麻,皮疹,心悸,胸悶,也有轉氨酶稍微上升者,應予以注重.別病人心電圖有T波變化急性期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及丹毒樣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為逆行性,發作時可見皮下一條紅線離心性地發展,俗稱“流火”或“紅線”.上下肢均可發生,但以下肢為多見.當炎癥波及皮膚淺表微細淋巴管時,局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腫,表面光亮,有壓痛及灼熱感,即為丹毒樣皮炎,病變部位多見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絲蟲,如果成蟲寄生于陰囊內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睪炎或睪丸炎.在出現局部癥狀的同時,患者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關節酸痛等,即絲蟲熱.有些患者可僅有寒熱而無局部癥狀,可能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的表現
2015-12-19 15:2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這位朋友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這個情況建議去醫藥公司詢問一下.那里是藥品的運轉中心.有上萬余種藥品供你查詢的.
2015-12-19 12: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