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肛周囊腫
醫生,您好!我是寧夏的一名得了肛周囊腫的患者。7月18號我做了切口手術,囊腫的位置長在了9點的位置,我的刀口怎么和肛門連到一起了。我輸了一個禮拜的液體,是左癢和替硝唑。還吃了些抗生素的藥,但是我的傷口沒有復合。也沒有縫我怕在復發或者感染。現在也不敢洗澡,請問一下我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我有必要擔心嗎?第一次問題補充:謝謝您的回答。我這幾天一直用碘伏擦拭傷口。可是我發現傷口沒有愈合的跡象,我很擔心。外用藥用的是太寧。今天早上我在給傷口消毒的時候發現傷口肉的顏色已經泛白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預示快好了!我現在連飯都不敢吃,怕上廁所。現在我心情很不好。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減肥引起的能夠痊愈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半年目前一般情況:病史:無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應該去醫院復查,可外用雷凡努爾紗條引流.以上是對“關于肛周囊腫”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19 17: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還是積極的注意局部的衛生和口服抗生素看看。
2015-12-19 15: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可外用雷凡努爾紗條引流.每次大便結束后可以用消毒藥水清創口.
2015-12-19 13: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于“肛周膿腫”的問題。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簡稱(肛周膿腫)是指直腸肛管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的感染,發展成為膿腫。多數膿腫在穿破或切開后形成肛瘺。1)病因 1.感染性因素--現代醫學認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①因肛裂、痔、肛竇炎、肛門周圍皮膚毛囊汗腺炎及肛門周圍皮膚病等感染,可形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②還有某些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結核病、潰瘍性大腸炎、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身營養不良等,使身體虛弱,抵抗力減低,而誘發肛門周圍膿腫。2.醫源性因素--臨床上屬醫源性引起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也不少見。①內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療法,因操作不當或藥劑不潔感染形成粘膜下膿腫。②直腸周圍注射化學藥物刺激,引起組織壞死,造成直腸周圍膿腫。③乙狀結腸鏡檢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腸后間隙膿腫。④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而形成膿腫。3.手術后因素--臨床上亦可見到肛門直腸手術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腸周圍膿腫,以及尿道術后感染、會陰部術后感染、產后會陰破裂縫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術后感染等引起的膿腫。4.其它--如槍、刀傷,直腸內異物損傷后感染,性病淋巴肉芽腫,放線菌病,直腸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腸癌破潰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營養不良,都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發病原因。 2)癥狀 1.疼痛--盆膈肌下方膿腫位置較淺,疼痛較重且為跳痛,影響行走和下坐。盆膈肌上方膿腫位置較深、疼痛較輕,多為脹痛。排便時疼痛加劇,可伴排尿困難。 2.中毒癥狀--有寒戰、發熱、頭痛、周身不適、脈速等。 3)檢查 1.盆膈肌下方膿腫可見肛門周圍或坐骨直腸窩處紅腫、變硬、甚至可觸及波動。而盆膈肌上方膿腫會陰外觀無異常。直腸指檢:坐骨直腸窩膿腫可觸及該區一側或兩側隆起,有觸痛及波動。若隆起、觸痛、波動感位于直腸壁則為括約肌間膿腫。若直腸上段腸壁外兩側有此征時為骨盆直腸間隙膿腫。而直腸后膿腫除直腸后方有此征外,尚有肛門尾骨之間壓痛。穿刺可抽得膿液。 2.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4)治療 1.膿腫形成早期,可采用抗感染治療(包括針對需氧菌及厭氧菌的抗生素、中藥清熱解毒、疏瀉通宣,通便、熱水坐浴、理療、休息等)。 2.膿腫形成時,即應手術引流。 3.膿腫大且全身癥狀重者,除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外,尚需輔以支持對癥治療。 4.在膿腫切開引流時,若發現明確的內口,可同時行掛線術。5)術后肛周膿腫患者如果已行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手術,那么術后的護理及換藥即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是關鍵所在。所以患者應遵從醫囑,做好術后護理:1.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多喝湯水,促進營養吸收。忌食辛辣刺激醇酒之品,多食瓜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忌食生冷之物及油膩之品,以防發生腹瀉或糞渣堵塞肛竇。2.便后堅持肛門坐浴,可用1:1000高錳酸鉀液或生理鹽水,或用中藥煎熬坐浴熏洗肛門,每次10--15分鐘。3.按醫囑補充液體或抗生素,或口服各類藥物。4.注意創面有無滲血,如敷料己被染濕應及時更換。換藥時肉芽以新鮮紅活著為佳,如遇肉芽組織生長高出表皮,應作修剪;遇有創口橋形愈合或縫合創口有感染者,則應剝離敞開創口,或拆除縫線敞開創口。有掛線者,如術后7--9天掛線末脫落,做換線再掛處理,縫合創口以5--7天拆線為佳,還要注意保持創面的引流通暢,填塞凡士林紗條或藥條,應緊貼創面,內口應到位,以創面肉芽從下朝上、從內至外生長力最佳,這樣就能避免橋形愈合,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15-12-19 12: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