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盆底疝會陰下降,提示病變較嚴重;建議手術治療.在上海,考慮中山醫院,瑞金醫院及長海醫院動手術最好;這些醫院在這方面較專業,手術成功率高.一定要及時規范治療;同時要注意避免腹壓增高,如要防止便秘等.
2015-12-20 12: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根據你的問題考慮此類疾病最好進行手術治療.如果情況輕的話可以現保守治療看看.建議去B超,X線消化道造影檢查及CT掃描可以協助診斷.這樣可行度更高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方便
2015-12-20 06: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很榮幸為您服務!不要亂用藥,更不能有病亂投醫!建議您最好重視起來及早到當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尊醫囑進行對癥的治療為好!平常應注意做到心平氣和,不要生氣發怒,消除不良刺激,患病期間多注意休息,平常也應保證充分的睡眠.
2015-12-19 20: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疝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嬰兒多系母親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或健康門診時發現的.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的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還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的出現,腫塊可能只見于腹股溝區,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當病兒安靜或睡眠時,則忽隱忽現.腫塊系由腹腔內的器官脫出到疝氣袋所形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其他如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女性則以卵巢脫出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較硬且多半有壓痛的腫塊.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之外,有些小孩會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也有些可能會變得易哭,不安等.陰囊疝氣太大則會引起行動的不便.疝氣類型腹股溝疝氣:此類疝氣可能出現,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高峰發生在初期的童年時期,80%——90%發生在男孩,其次為老年人.
2015-12-19 14: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主訴有直腸內梗阻的感覺,即排糞不盡感,會陰部遲鈍,疼痛,糞便排出困難.有時也可有黏液血便.臨床的主要特征是,排糞時肛管努掙,常可伴有明顯的黏膜和痔脫出. 晚期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糞便失禁和持續性會陰部疼痛,可在坐位時出現或加劇.Parks等人認為,這是因為當盆底下降時,會陰部神經及其支配肛門外括約肌和肛提肌的分支被拉伸所致.神經過度拉伸可使其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盆底肌失神經改變,使盆底肌更加衰弱.囑患者建立每晨定時排糞的良好習慣,每次排糞時間不宜超過7~10min.患者應多食高纖維食品和蔬菜,水果.應特別強調,排糞期間需減少努掙力度.便秘患者可酌情使用膨脹性瀉劑.必要時可灌腸治療. 對有直腸前壁黏膜脫垂或內痔脫出患者,可采用硬化劑注射治療,如無效則可考慮用膠圈套扎療法或手術切除. 對已有糞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療程性的骨盆感應電流刺激療法.進行括約肌鍛煉,以改善功能.如果保守療法無效,必要時可考慮做肛門修復術.有持續性會陰部疼痛的患者,可溫水坐浴,1次/天,每次20min.有時可給予止痛劑.特別嚴重者可用1%鹽酸普魯卡因10~20ml做局部封閉治療,也可用0.25%鹽酸布比卡因10ml進行局部封閉止痛. Parks等人提出,在做痔切除時如將直腸前壁黏膜大量切除,對某些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2015-12-19 14: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盆底疝患者需進行哪些檢查? -
Q: 女性產前產后怎樣預防盆底疝 -
Q: 盆底疝患者飲食上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
Q: 盆底疝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
Q: 盆底疝有哪些非手術治療辦法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