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查絕經后子宮頸癌?大家能否告訴我絕經后子宮頸癌的檢查方法
哪位知道絕經后子宮頸癌要做什么檢查最怕檢查了,什么都不清楚,有點擔心,在線等醫生解答,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解答的。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針對你的情況,建議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以下有關絕經后子宮頸癌如何檢查的資料僅供參考: 1.腫瘤標志物檢測:70%患者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SCC)和癌胚抗原(CEA)值升高,其水平與腫瘤大小及分期相關,動態測定其濃度可幫助監測病情。 2.陰道脫落細胞檢查(宮頸刮片檢查)早期宮頸癌病人大多沒有癥狀,臨床檢查時肉眼觀察也很難辨認有無腫瘤存在。宮頸脫落細胞檢查易于取材,是發現早期宮頸癌最有效的檢查方法。凡已婚婦女,婦科檢查或人群防癌普查時,應常規作此檢查,作為篩查宮頸癌的方法。要注意在宮頸癌好發的鱗-柱上皮交界處取材,方能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由于老年婦女鱗-柱上皮交界處向頸管內上移,故取材時除了宮頸陰道處刮取細胞外,要特別注意從宮頸管處取材。 細胞學檢查的報告方式國內外大多采用巴氏五級分類法。Ⅰ級正常,Ⅱ級炎癥引起,Ⅲ級可疑,Ⅳ級可疑陽性,Ⅴ級陽性。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為巴氏Ⅱ級以上時,應重復涂片或陰道鏡檢查,巴氏Ⅲ、Ⅳ、Ⅴ級者應在陰道鏡或碘試驗下行宮頸活組織檢查。 近年來,國內外細胞學檢查的技術有了新的進展。 (1)液基薄層細胞學或薄片制備細胞學檢查(TCT):采用特制的塑料刮板和頸管刷分別收集宮頸外口和頸管的脫落細胞,將收集到的細胞洗入有細胞保存液的特制小瓶中,經程序化處理,將標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性細胞分離,留下上皮細胞后過濾制成薄層涂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由于被檢細胞集中,背景清晰,能更好地篩檢異常細胞。 (2)計算機輔助細胞學檢查技術(CCT):應用AutoPap300QC系統或PapNet系統進行篩查,是引進計算機閱片的方法,可提高診斷準確性,提高效率,減輕工作量。 (3)細胞學檢查報告方式的改進:長期以來,國內外大多沿用巴氏五級分類法作為細胞學檢查的報告方式。隨著細胞病理學的進展,逐漸感到巴氏分級法已不能適應疾病診斷的臨床要求。1988年WHO提出應用描述性報告系統。同年美國病理學家提出了伯塞斯達系統報告方式(TBS)以逐漸取代巴氏5級分類法。該法主要強調涂片質量、描述性診斷及臨床與細胞病理互相溝通。我國現已開始采用TBS。 TBS主要報告結果是: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未明確診斷意義的不典型腺細胞(AGCUS)。 1.碘試驗將濃度為2%的碘溶液涂在宮頸和陰道黏膜上,觀察其著色情況。正常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含糖原豐富,易被碘液染成棕色,不染色處即為陽性,可幫助確定活檢(biopsy)部位。 2.陰道鏡檢查凡是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巴氏Ⅱ級以上,臨床有可疑癥狀和體征,如接觸性出血、宮頸中度或重度糜爛,或糜爛久治不愈者都應進行陰道鏡檢查,觀察宮頸表面有無異型上皮或早期癌變,目的是選擇活檢部位,提高診斷正確率。 3.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是確診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取材應選擇宮頸鱗-柱交界部3、6、9、12點處,取4點活檢,或在陰道鏡或碘試驗觀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材。取材要有一定深度,所取組織既要有上皮組織,又要有間質組織。應該注意,即使局部病變很像癌瘤,也要作宮頸活組織檢查以確診。因為有些良性病變如慢性宮頸炎,宮頸結核等外觀很像腫瘤,僅憑肉眼很難鑒別,須由活體組織檢查來確診。如果宮頸表面未見腫瘤,宮頸刮片Ⅲ級或Ⅲ級以上,則需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送病理。 4.宮頸錐切術當宮頸刮片多次檢查為陽性,而宮頸活檢為陰性;或活檢為原位癌,但不能排除浸潤癌時可行宮頸錐切術,切下的宮頸組織分成12塊,每塊作2~3張切片檢查以確診。 確診宮頸癌后,視病人情況進行胸片、膀胱鏡、直腸鏡、腎盂造影、淋巴造影、CT掃描或MRI檢查等,以協助確定其臨床分期。
2015-12-20 03: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