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能寫字
您好,問一下,我的皮膚抓或撈就能出現紅跡,之后會很癢`看醫生他說就是那種能寫字的皮膚,但他說沒關系,到時候自動就好了,可是過了一年多了還是這樣~!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應該是皮膚劃痕癥也稱人工性尋麻疹,是皮膚血管的過敏反應,過敏反應的形成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此類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為免疫球蛋白IgE,此類蛋白質如與過敏原相結合,機體就會引起一系列反應,最后導致皮膚血管周圍的肥大細胞釋放出大量的組織胺,組織胺會引起皮膚血管擴張,血清滲出血管外,就會產生瘙癢.此時皮膚劃痕試驗即為陽性.引起皮膚劃痕癥最常見的過敏原是藥物,尤其是青霉素,血清類制劑,還有細菌,真菌,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等. 很多人忽視足癬的治療,要知道,引起足癬的各種真菌,其代謝產物常常作為一種強烈的過敏原,機體吸收后會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其結果也會促使機體發生皮膚劃痕癥. 要治愈皮膚劃痕癥,當然首先要消除過敏原,進行抗細菌,抗真菌治療,避免發生藥物過敏,忌食魚蝦,貝殼類水產品.還要改變過敏體質.單純治療性皮膚劃痕癥一般無需治療.對于癥狀性皮膚劃痕病,首先應盡可能找到并去除致因素,如正用青霉素的病人應立即停用青霉素;伴有細菌感染者應抗感染治療;伴有足癬等真菌感染者可抗真菌治療等.其次可采用抗組胺類藥物,如撲爾敏,安太樂等,有一定療效.另外可輔助用些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藥物,如維生素C,鈣劑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皮膚劃痕癥的患者患有其他感染性疾患時,不宜采用青霉素治療
2015-12-21 06: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皮膚劃痕癥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調節免疫,常規服用抗過敏藥物
2015-12-21 03: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如果只是在皮膚上劃過后會鼓起來吧,其他沒有什么瘙癢出現,等一會,隆起的皮膚就恢復了,這種情況只是單純的人工蕁麻疹,不用治療.如果與變應原有關,可以起皮膚科,做變應原的測試,擺脫或不接觸致病的因素就行了.再重的情況,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了
2015-12-21 00: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皮膚劃痕癥:亦稱人工性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后,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常無明顯的發病原因,也可由藥物(特別是青霉素)引起.也有認為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功能異常有關.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各種致敏因素,如藥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皮損形態不規則,一般24小時內會消退,也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治療是以去除致敏因素為主,用抗組胺藥物為輔,嚴重者可予以皮質激素治療.【處方】1.注意發病前的服藥史、飲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況,其中可能與發病有關的應努力避免.2.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服抗組胺藥有鎮靜作用,服后不應從事登高、開車等工作.3.病人如有氣促、喉頭水腫或吞咽困難應立即就診.慢性蕁麻疹是一個非常頑固的皮膚病,經常反復.目前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的原則是:口服抗過敏的藥物,如:息斯敏,撲爾敏,仙特敏等等很多.口服維生素C及各種維生素.嚴重者使用激素,靜脈,肌肉,口服視病情而定.還可以用中藥治療.常用的一個中藥成方,供您參考:莪術9克,干漆3克,紅花9克,桃仁9克,麻黃3克,桂枝9克,連翹9克桑白皮9克,生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副.建議您最好到醫院的中醫科就診.蕁麻疹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俗稱“風疹塊”.其特點是皮膚出現白色或紅色疹塊,發作時突然,并無一定位置,時隱時現,瘙癢無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跡.治療:本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配合情志、飲食、針灸等療法.病情嚴重者,尤其是有過敏性休克或喉頭水腫時,必須立即送醫院救治.預防:蕁麻疹的病因是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藥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妝品等等.治療應從兩個方面著手: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盡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并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熱刺激而復發者,不應過分回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膽囊炎、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平時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加強體育鍛煉.但大部分患者很難找到明確的過敏源,治療辦法就是口服抗過敏藥,可同時配合加服鈣劑,維生素C,皮質激素等.慢性蕁麻疹有時治療比較困難,需要從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入手,如堅持較長時間(3-6個月)聯合服用2類抗組胺藥,即撲爾敏、賽庚啶、賽特贊、敏迪這一類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這一類.需要調整用藥時間,為了防止晚間發作,可在下午服藥.另外,為加強療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組織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針等.部分患者隨著身體發育,機體免疫功能會發生變化,慢性蕁麻疹也會自我緩解.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為皮膚和粘膜因血管擴張.血漿外滲而引起的一種暫時性紅斑和水腫反應,臨床上較為常見.【病因】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藥物2.感染3.食物4.環境因素5.全身性疾病的一種表現6.遺傳因素【臨床表現】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發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或蒼白色,皮膚色,亦有水腫性紅斑的;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有的可達10CM直徑或更大,有時在風團表面可出現水皰,疏散排列,能相互融合,形成環狀,地形圖等不規則形,風團常泛發全身,亦可局限.數小時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過24小時,消退后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6續發生,此起彼伏,有時一天反復發生多次.有劇癢、燒灼感或刺痛感,極少病人有癢.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癥狀.當累及消化道時可有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累及喉頭和支氣管時可導致喉頭水腫,出現咽喉堵塞感,氣促、胸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癥狀時,要考慮由急性感染因素引起.據病程的不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疾病可短期內(數天至1~2周)痊愈者稱為急性蕁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數月(1~2月)以上甚至經年不斷者稱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者一般全身癥狀較輕,風團時多時少,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此外,臨床上尚有一些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如:1.蛋白胨性蕁麻疹:(急性蛋白胨過敏性蕁麻疹)正常情況下,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容易消化而不被或很少吸入血液,但在一次食量過多(過食豬肉和海鮮),同時精神激動和大量飲酒時,蛋白胨可以通過腸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現皮膚充血發紅、風團,伴頭痛、乏力.病程很短,只持續1~2日,且大部分可在1~4小時內消失.屬抗原抗體反應,其致病介質為組胺.2.寒冷性蕁麻疹:是一種皮膚受寒冷刺激后在局部發生蕁麻疹反應(風團或血管性水腫和紅斑)的疾病本病可分為兩型:家族性或遺傳性和獲得性.(1)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為物理性蕁麻疹中最常見,可見于任何年齡突然發病.皮膚在暴露于冷風、冷水等后,數分鐘內局部出現瘙癢性水腫和風團,可持續30~60分鐘,保暖后緩解.貼水試驗陽性.(2)遺傳性寒冷性蕁麻疹:屬顯性遺傳,女性多見.嬰兒期發病,持續終生.于受冷后數小時出現泛發性風團,有燒灼感,不癢,可持續48小時.同時伴畏寒、發熱、頭痛、關節痛和折細胞增多等.貼冰試驗陰性.3.膽堿能性蕁麻疹:多發生于青年期,在遇熱(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和運動后出現.皮疹的特點為1~3毫米大小的小風團,周圍有紅暈,多在軀干及4肢近端,倦瘙癢.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瀉等.4.日光性蕁麻疹:主要表現為皮膚暴露于日光數秒至數分鐘后,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及風團、血管性水腫,持續1~2小時.以女性多發.5.壓迫性蕁麻疹:皮膚在受到較重和較持久壓迫4~6小時后發生,受壓局部發生彌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腫性疼痛斑塊,累及皮膚及皮膚組織.易發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續8~12小時.有時可伴畏寒、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等.發病機理與激肽有關.6.血清病性蕁麻疹:是由于藥物(青霉素、痢特靈等)、疫苗或異體血引起.皮損以風團尤其是多環形風團最常見,還可有中毒性紅斑、結節性紅斑樣表現.患者還有發熱、關節疼痛、淋巴結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樣反應的癥狀.尚可有心腎損害.屬一種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7.皮膚劃痕癥:亦稱人工性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后,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常無明顯的發病原因,也可由藥物(特別是青霉素)引起.也有認為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功能異常有關.【治療】找出病因,去除發病因素,是根治本病的方法.但蕁麻疹的病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常常難于發現,故大多數情況下常是對癥治療.一些不能去除病的則應減少各式各樣種促發因素,尤其是在物理性蕁麻疹時.應同時注意避免各種加重皮膚血管擴張的因素.可給予1.抗組胺藥物:主要有H1受體拮抗劑和H2受體拮抗劑,各種抗組胺藥物的抗組胺作用在程度上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它們具有的其他藥理作用彼此也有差異;如寒冷性蕁麻疹用賽庚啶效果好,熱性蕁麻疹用安太樂療效顯著,頑固性蕁麻疹可合并應用H1和H2受體拮抗劑,以提高療效.2.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于急性嚴重或頑固的病例,如過敏性休克、血清病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等可用氫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或強的松30~40MG口服,此療法一般不宜長期應用.3.抗生素:由感染引起者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尤其對胃腸道有明顯或隱伏性感染而引起的蕁麻疹.4.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P、鈣劑.常與抗組胺藥同用.5.擬交感神經藥:主要用于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尤其是有過敏性休克或喉頭水腫時.應用0.1%腎上腺素0.5~1毫升皮下注射,嚴重者可隔20~30分鐘再注射一次.6.組胺球蛋白:是促使體內產生抗組胺抗體的藥物,對慢性蕁麻疹尤其對機械性和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周1~2次,6~8次為一療程.7.其他:可選用維生素K、維生素E、維生素B12、氨茶堿、利血平、氯奎等口服,抑肽酶、6氨基已、硫代硫酸鈉靜點,心及組織療法、自血療法等.8.局部治療:可外用安撫止癢藥
2015-12-20 2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