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血小板減少等,能否診斷特發性紫癜及后續治療
張醫生您好:我于6月9日請您看了一份我兒子的血常規化驗報告單,當時表現為血小板明顯減少(5萬),輕度貧血(Hb99,RBC2.81),淋巴細胞比利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降低,但白細胞正常(4.3)。按照您的建議,已經給孩子做了骨髓圖片檢查,報告結果如下:1骨髓取材涂片及染色良好,骨髓增生II-III級2粒系增生減低,占有核細胞的35%,各階段形態大致正常。3紅系增生活躍,占有核細胞的43%,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偶見雙核中幼紅細胞,比例大致正常。4淋巴及單核細胞系統大致正常5巨核細胞28枚/全片,血小板減少。6未見腫瘤細胞及寄生蟲請問結合上次的血常規檢測結果,能否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后會不會發展成為再障?按照現在的情況需作怎樣的治療?希望得到您的指點,謝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孩子存在血小板明顯減少、輕度貧血、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等情況,骨髓涂片檢查也有相應結果。能否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否會發展為再障,以及后續治療方案備受關注。 1. 診斷:目前的檢查結果還不足以明確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需要綜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多方面因素。 2. 再障風險:從現有檢查看,發展為再障的可能性較低,但仍需密切觀察和定期復查。 3. 疾病原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機體產生抗血小板抗體,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多。 4. 治療建議:一般先采取觀察和保守治療,如避免感染、避免劇烈運動。藥物治療可選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如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 5. 后續檢查:定期復查血常規、骨髓穿刺等,監測病情變化。 孩子的病情需要密切關注和進一步評估,家長不必過于焦慮,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和檢查建議,以確保孩子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2025-02-13 22: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骨髓穿刺術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1.穿刺針進入骨質后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2015-12-21 12: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考慮你說的這個問題可能和免疫系統有聯系的。
2015-12-21 10: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貧血,又稱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將無原因可查者稱為原發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稱為繼發性再障。據國內統計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約占12%~30%。國外報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綜合征和暫時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預后均不同于慢性繼發性再障。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發病不多,每年0.74/1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萬人口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