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不孕,染色體異常和抗體陽性咋治?
02年順產一女(意外死亡,體健),04/05/06年孕40天流產,后避孕,現有一年不孕。在醫院檢查是染色體分裂不正常,抗子宮內膜抗體陽性。習慣性流產不孕?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習慣性流產不孕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染色體異常、免疫因素、內分泌失調、子宮解剖結構異常、感染等。對于染色體分裂不正常和抗子宮內膜抗體陽性的情況,需要綜合評估和針對性治療。 1.染色體異常:染色體分裂不正常可能增加流產風險。目前對于染色體異常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但可以通過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等方式,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2.免疫因素:抗子宮內膜抗體陽性屬于免疫性因素。治療方法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劑,如潑尼松、環孢素等,以及進行免疫調節治療。 3.內分泌失調:如黃體功能不全,可補充孕激素,如黃體酮。甲狀腺功能異常需調整甲狀腺激素水平。 4.子宮解剖結構異常:若存在子宮縱隔、宮腔粘連等,可能需要手術矯正,如宮腔鏡手術。 5.感染因素:如有生殖道感染,需根據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如甲硝唑、阿奇霉素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總之,對于習慣性流產不孕,要明確病因,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患者應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在正規醫院接受規范診治。
2025-02-17 20: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發生習慣性流產,夫婦雙方應做全面的體格檢查,特別是遺傳學檢查,找出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根據原因加以防止和治療才能有效的控制其發生:1、要做遺傳學檢查,夫婦雙方同時接受染色體的檢查。 2、做血型鑒定包括Rh血型系統。 3、有子宮內口松弛的可做內口縫扎術。 4、發生流產后半年以內要避孕,待半年以后再次,可減少流產的發生。5、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要保持甲狀腺功能正常后再,孕期也要服用抗甲低的藥物。6、針對黃體功能不全治療的藥物使用時間要超過上次流產的妊娠期限(如上次是在孕3月流產,則治療時間不能短于妊娠3月)。7、注意休息,避免房事(尤其是在上次流產的妊娠期內),情緒穩定,生活規律有節。 8、避免接觸有毒物質和放射性物質的照射。9、男方要做生殖系統的檢查。有菌精癥的要治療徹底后再使妻子受孕。
2015-12-23 02: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對于習慣性流產不孕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關于習慣性流產不孕這個問題為你解答如下:習慣性流產的臨床表現與一般流產相同,也是經歷先兆流習慣性流產相關書籍產、難免流產、不全或完全流產幾個階段。早期僅可表現為陰道少許出血,或有輕微下腹隱疼,出血時間可持續數天或數周,血量較少。一旦陰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檢查宮頸口已有擴張,甚至可見胎囊堵塞頸口時,流產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稱為完全流產;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殘留在子宮腔內時,稱為不全流產,需立即清宮處理
2015-12-22 20: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對于習慣性流產不孕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關于習慣性流產不孕這個問題為你解答如下:1、容易造成感染:多次出現可因擴張太過為細菌侵入行方便之門,輕者會導致子宮內膜炎或輸卵管炎。就算孕卵著床也會因子宮內膜頻繁吸刮而受到損傷進而影響胎盤的種植和使胎盤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缺氧而生長遲緩,使早產兒以及新生兒死亡率上升。2、容易形成自然流產:多次人工流產有造成自然流產的危險。因多次流產給女性的神經內分泌和生殖機能帶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未產婦可增加妊娠早期、中期的自然流產率。還增加宮外孕、前置胎盤和產后出血的發病率。3、容易損傷子宮內膜:多次人工流產易損害子宮內膜,因吸刮時最易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組織,因此致使子宮穿孔的也有很多。在子宮內膜與功能層基底層組織之間的正常組織被破壞以后,子宮內膜很容易向基底層或肌層組織內生長,產生子宮肌腺癥或腺肌瘤,致使過多、不孕、腹痛等癥。
2015-12-22 08:4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染色體檢查異常是沒有辦法進行治療的,你現在的情況只能通過治療免疫性抗體的問題,然后考慮做試管。
2015-12-22 04: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