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絲蟲病
你好,我奶奶今年八十三歲,已經有絲蟲病四十多年了,以前每年都發作幾次,后來吃了一蟲藥,已經有五六年沒發作,今年突然發作了兩次,而且最近的一次已經有近一個月了,一只腿很粗而且全部都是紅紅的絲狀,請問該怎樣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常現絲蟲病可長期寄生而不產生癥狀,但有些病例可出現多種臨床癥狀,包括血管神經性水腫,與羅阿絲蟲卡拉巴腫相似,有頭痛,關節痛,神經精神癥狀,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嚴重者可出現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 1.白細胞總數和分類白細胞總數在10~20���109/L之間,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 2.微絲蚴檢查是確診絲蟲病主要依據. 一般在晚10時至次晨2時間驗血,陽性率較高. (1)涂片法:取耳垂血3滴,置于潔凈玻片上,用另一張玻片的角涂成約長2cm,寬1.5cm的長方形厚血膜,午后放在清水中溶血5~10分鐘,待干,固定染色鏡檢. (2)鮮血片法:取耳垂血1滴于玻片上,加水數滴溶血,加蓋玻片低倍鏡檢查.陽性時可見微絲蚴自由擺動,前后屈伸. (3)濃積法:取靜脈血2ml,注入盛有0.4ml抗凝劑試管內,加蒸餾水8~10ml,溶血后離心沉淀,傾上液,再加N/20氯氧化鈉8~10ml,混勻放置5~10分鐘,離心,棄上液,取沉淀鏡檢,此法陽性率高. (4)白天誘蟲法:白天口服海群生100mg,在15,30,60分鐘分別采血鏡檢. (5)乳糜尿及淋巴尿檢查:乳糜尿需加乙醚(5ml尿液+2ml乙醚)于試管內搖蕩,脂肪溶解,棄乙醚,加水稀釋后離心檢查.淋巴尿易凝,應先加抗凝劑,后直接涂片或用水稀釋10倍離心鏡檢. 3.活組織檢查血中微絲蚴檢查陰性者可取皮下結節,淺表淋巴結,附睪結節等病變組織活檢,確定診斷.治療藥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絲蟲的療效優于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于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4.2g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1.5~2.0g3~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藥后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癥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采用了海群生藥鹽,按每人每天平均服用海群生50mg計,制成濃度為0.3%的藥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近年我國研制成功抗絲蟲新藥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用總劑量140mg/kg體重7日療法,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于海群生. 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藥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治療.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以上是對“治療絲蟲病”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2 23: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該病是由絲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所引起.兩種絲蟲引起絲蟲病的臨床表現很相似,急性期為反復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發熱,慢性期為淋巴水腫和象皮腫,嚴重危害流行區居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診斷:以實驗室檢查為標準,從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出微絲蚴和成蟲即可確診臨床表現: 急性期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及丹毒樣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為逆行性,發作時可見皮下一條紅線離心性地發展,俗稱“流火”或“紅線”.上下肢均可發生,但以下肢為多見.當炎癥波及皮膚淺表微細淋巴管時,局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腫,表面光亮,有壓痛及灼熱感,即為丹毒樣皮炎,病變部位多見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絲蟲,如果成蟲寄生于陰囊內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睪炎或睪丸炎.在出現局部癥狀的同時,患者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關節酸痛等,即絲蟲熱.有些患者可僅有寒熱而無局部癥狀,可能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的表現. 慢性期阻塞性病變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產生的臨床表現也因之而異:包括象皮腫,睪丸鞘膜積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變外,女性乳房的絲蟲結節在流行區并不少見.此外,絲蟲還偶可引起眼部絲蟲病,脾,胸,背,頸,臂等部位的絲蟲性肉芽腫,絲蟲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積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內微絲蚴癥等. 隱性絲蟲病的臨床表現為夜間發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熱,血中嗜酸性粒細胞超度增多,IgE水平顯著升高,胸部X線透視可見中下肺彌漫性粟粒樣陰影.治療:近年我國研制成功抗絲蟲新藥呋喃嘧酮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用總劑量140mg/kg體重7日療法,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于海群生經徹底治療后,不發生臨床癥狀或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無微絲蚴即為治愈.
2015-12-22 23: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絲蟲病是由絲蟲(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所引起.絲蟲病的治療 (一)對癥治療 1.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 可口服強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療程2~3天.有細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藥物. 2.乳糜尿 臥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飲開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飲食,并用中藥治療.對乳糜血尿者,可服用VitC,VitK4,或肌注安絡血,止血敏等.無效時,可用1%硝酸銀10ml或12.5%碘化鈉溶液作腎盂沖洗或外科手術治療. 3.象皮腫 ①保持患肢皮膚清潔,避免擠壓磨擦及外傷. ②輻射熱烘綁療法:將患肢放入磚砌腿爐或電烘箱內,溫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鐘,1個月為一療程,一年內可行2~3個療程. ③外科療法;對下肢嚴重者可施行皮膚移植術,陰囊象皮腫可施行整形術. (二)病原治療 1.海群生(又名乙胺秦,益群生)對微絲幼和成蟲均有殺滅作用.海群生對馬來絲蟲病療效比斑氏絲蟲病迅速完全. (1)短程療法:適用于體質較好的馬來絲蟲病患者.成人1.5g于晚上一次頓服或0.75g每日2次,連服2天.該療法反應較大. (2)中程療法:用于血中微絲蚴較多和重度感染及斑氏絲蟲病.0.3g,2次/日,療程7天. (3)間歇療法:成人每次0.5g,每周1次,連服7周.此法陰轉率高,療效可靠,副反應小. 副作用:主要是因大量微絲蚴或成蟲死亡產生的過敏反應,作用于成蟲產生局部癥狀,一般馬來絲蟲病較斑氏絲蟲病反應重.對嚴重心,肝,腎疾病,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妊娠3月內或8個月以上,月經期婦女應緩治或禁忌用藥. 2.左旋咪唑:對微絲蚴有較好療效.劑量4~5mg/kg/日,分2次服,療程5天.與海群生合用可提高療效.副作用與海群生類似,但較后者輕. 3.呋喃嘧酮:對斑氏絲蟲成蟲和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20mg/kg/日,分2~3次,連服7天.付作用與海群生相仿. 絲蟲病早期根治效果較好,晚期出現乳糜尿,象皮腫等時,則難以恢復.枸櫞酸乙胺嗪(海群生)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絲蟲病早期根治效果較好,晚期出現乳糜尿,象皮腫等時,則難以恢復.發生絲蟲病請盡快檢查治療
2015-12-22 20: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該病是由絲蟲(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所引起.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藥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治療.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預防:1.普查普治及早發現患者和帶蟲者,及時治愈,既保證人民健康,又減少和杜絕傳染源.普查應以1周歲以上的全體居民為對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2.防蚊滅蚊3.加強對已達基本消滅絲蟲病指標地區的流行病學監測.在監測工作中應注意:①對原陽性病人復查復治;對以往未檢者進行補查補治;同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發現病人,及時治療直至轉陰.②加強對血檢陽性戶的蚊媒監測,發現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戶為中心,向周圍人群擴大查血和滅蚊,以清除疫點,防止繼續傳播.
2015-12-22 18: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該病是由絲蟲(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所引起.(一)生物性潛伏期為自第三期幼蟲進入人體至絲蟲成熟產出微絲蚴所需時間,班氏絲蟲為5-6個月,馬來絲蟲為2.5-3個月.無明顯癥狀,也可出現淋巴系統炎癥,發熱等全身癥狀.血內嗜酸性細胞增多.(二)微絲蚴血癥期血液內出現微絲蚴,其數量逐漸增多并保持一定密度.大多無明顯癥狀或有淋巴系統急性炎癥.嗜酸性細胞逐漸恢復至正常.此期可持續數年至數十年.(三)急性炎癥期表現為淋巴系統急性炎癥,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主要為四肢,特別是下肢的淋巴結,淋巴管炎,但班氏絲蟲病尚可引起精索炎,附睪炎和睪丸炎,以及深部淋巴系統的炎癥.絲蟲性淋巴系統炎癥常起自淋巴結,然后沿淋巴管向遠端呈離心性蔓延,與細菌性淋巴系統急性炎癥呈向心性蔓延者迥異.(四)慢性期由于淋巴系統阻塞和淋巴循環動力學改變所致.1.淋巴液腫和象皮腫班氏絲蟲病淋巴液腫和象皮腫常見于四肢和陰囊,下肢大腿,小腿和足部均可波及,尚可發生于陰莖,陰唇,陰di和乳房等部位.馬來絲蟲病則多局限于下肢膝以下.淋巴液腫局部皮膚緊張,按之凹陷,有堅實感.含蛋白量較高的淋巴液長期潴留于組織內可刺激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象皮腫.象皮腫患部呈腫大畸型,皮膚粗厚,膚色深暗,甚至出現苔蘚樣變,棘刺和疣狀增生,繼發感染則形成難愈的潰瘍.2.鞘膜積液為班氏絲蟲病常見體征.多局限于一側,亦可雙側.陰囊增大,不對稱,皮膚緊張,光滑,陰莖內縮.腫物卵圓形,囊樣,無壓痛,睪丸不易觸及.3.乳糜尿為班氏絲蟲病常見癥狀.尿液呈乳白色,如混有血液,則呈粉紅色.乳糜尿常間歇發生,間歇期短僅數日,長至數年,或長期持續不愈.因尿液含脂肪及蛋白量較高,常結成小凝塊,堵塞尿道,使排尿不暢,有時出現排尿中斷,伴尿道劇痛,至凝塊排出后方可緩解.治療藥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海群生對兩種絲蟲均有殺滅作用,對馬來絲蟲的療效優于班氏絲蟲,對微絲蚴的作用優于成蟲.國內海群生的常用療法為4.2g7日療法治療班氏絲蟲病;1.5~2.0g3~4日療法治療馬來絲蟲病.患者服藥后可因大量微絲蚴的死亡而引起變態反應,出現發熱,寒戰,頭痛等癥狀,應及時處理.為了減少海群生的副作用,現在防治工作中廣泛采用了海群生藥鹽,按每人每天平均服用海群生50mg計,制成濃度為0.3%的藥鹽,食用半年,可使中,低度流行區的微絲蚴陽性率至1%以下,且副作用輕微.近年我國研制成功抗絲蟲新藥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對微絲蚴與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對兩種絲蟲均有良好效果.用總劑量140mg/kg體重7日療法,對班氏絲蟲病的療效優于海群生. 對象皮腫患者除給予海群生殺蟲外,還可結合中醫中藥及桑葉注射液加綁扎療法或烘綁療法治療.對陰囊象皮腫及鞘膜積液患者,可用鞘膜翻轉術外科手術治療.對乳糜尿患者,輕者經休息可自愈;也可用1%硝酸銀腎盂沖洗治療.嚴重者以顯微外科手術作淋巴管-血管吻合術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經徹底治療后,不發生臨床癥狀或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無微絲蚴即為治愈.1.普查普治及早發現患者和帶蟲者,及時治愈,既保證人民健康,又減少和杜絕傳染源.普查應以1周歲以上的全體居民為對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2.防蚊滅蚊3.加強對已達基本消滅絲蟲病指標地區的流行病學監測.在監測工作中應注意:①對原陽性病人復查復治;對以往未檢者進行補查補治;同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發現病人,及時治療直至轉陰.②加強對血檢陽性戶的蚊媒監測,發現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戶為中心,向周圍人群擴大查血和滅蚊,以清除疫點,防止繼續傳播.
2015-12-22 09: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