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反復,用藥無效,能否中藥治療?
我去年開始發現指甲周圍的肉紅腫并伴有一些小疙瘩指甲上面像缺鈣了一樣然后是胳膊上有一塊塊紅色癬上面細看有很多小疙瘩去醫院看過之后醫生診斷為濕疹今年發現軀干及面部現在都有這種癥狀用過很多藥外用藥可是當時用藥時就有好轉不用的時候比上一次還嚴重多次反復搞得我身心疲憊我想咨詢一下是否能有治療的辦法我現在用“同仁膚清”剛剛服用現在已由原來的急性濕疹轉為漫性的我本身還是過敏性皮膚看看是不是能服一些中藥盼回復急急急!!謝謝病史:家族無此病史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癥性疾病,病因復雜,可能與遺傳、免疫、環境、感染、精神等因素有關。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對于反復發作且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濕疹,中藥治療是一種可行的選擇,但需綜合考慮個體情況。 1. 病因:濕疹的發病原因多樣。遺傳因素可能使個體易患濕疹;免疫功能異常會導致皮膚炎癥反應;環境中的過敏原如塵螨、花粉等可誘發;感染因素如細菌、真菌等也可能參與;精神壓力大、焦慮等不良情緒也可能引發或加重濕疹。 2. 癥狀:濕疹的癥狀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瘙癢等。不同部位和類型的濕疹,癥狀可能有所差異。 3. 常規治療:常用的外用藥有糖皮質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等。口服藥包括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4. 中藥治療:中醫認為濕疹與體內濕熱、風邪等有關。常用的中藥方劑有龍膽瀉肝湯、消風散等。但中藥治療需辨證論治,由專業中醫開具。 5. 生活調整: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選擇寬松、透氣的衣物;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減輕精神壓力。 濕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要注意預防濕疹的復發。
2025-02-17 23: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你的病癥是濕疹建議你及時的治療,通過二聯遞進綜合療法來治療可以徹底的治療好,有濕疹的其他治療問題可直接咨詢.
2015-12-23 10: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疹是因為體內毒素淤積(濕熱過盛)造成的,之所以最終形成痼疾,多由于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藥,最終導致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個人建議應當遵循在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機能的前提條件下,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多喝水,多吃水果,配合針對性中成藥辨證施治綜合治療,這樣才可以達到徹底痊愈
2015-12-23 08: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濕疹,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的癥狀在皮膚,發病多是胃腸濕熱,血虛風燥導致體內濕熱,濕毒過盛而引起,自身體內功能的失調而發病.臨床表現包括瘙癢,紅斑,脫屑及成群的丘皰疹.等癥狀發病原因:生活環境,氣候條件,寒冷濕熱,干燥,與遺傳有關,過敏體質等等建議你:到正規專科醫院查明發病誘因,采用以清熱利濕為主,佐以祛風為輔的中藥內在的調理性治療.如果是急性期發病患者.癥狀癢的較嚴重,可以配合一些抗組胺,抗過敏的西藥一起治療;注意事項:1,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2.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每天通便的習慣.3.皮膚要保持清潔、干燥,預防繼發感染4.避免外界各種刺激(搔抓,熱水燙洗,肥皂擦洗)和易過敏與刺激性食物.
2015-12-22 18: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性皮膚病,以皮疹損害處具有滲出潮濕傾向而故名。該病病程遷延難愈、易復發。濕疹臨床癥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后急性炎癥減輕、皮損干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復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癥,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癥狀是劇烈瘙癢。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于哺乳期婦女,常有皸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于中耳炎、潰瘍、瘺管及褥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于滿月后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濕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相當復雜,涉及體內、外多種因素。是發生在皮膚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本病常發生于具有過敏素質的個體。凡有此素質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此外,濕疹的發生,有時還可能與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消化不良、腸道疾病、新陳代謝異常等有一定的關系,總而言之,濕疹的發病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臨床上也可見到,堅持鍛煉身體或環境的改變,使濕疹病損減輕或自然消退。其易復發原因與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質的多源性密切相關。中醫對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瘡”相當于泛發性濕疹,“面游風”相當于面部濕疹,“旋耳瘡”相當于耳部濕疹,“乳頭風”相當于乳頭濕疹,“臍瘡”相當于臍部濕疹,“繡球風”、腎囊風”相多于陰囊濕疹,“四彎風”相當于肘窩與膝窩濕疹,“鵝掌風”相當于掌部濕疹,“濕臁瘡”相當于小腿濕疹,“肛門圈癬”相當于肛門濕疹。祖國醫學認為濕疹是由于稟性不耐,風熱內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而成。其中“濕”是主要因素。由于濕邪粘膩、重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而慢性濕疹是由于營血不足、濕熱逗留,以致血虛傷陰,化燥生風,風燥濕熱郁結,肌膚失養所致。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布,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亞急性損害介于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癥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后發皮疹。苔蘚樣變明顯,皮損干燥、一般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好發于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可耐受多種藥物及理化等刺激。目前西醫對濕疹尚無特效療法,多采用對癥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藥物治療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鎮靜藥、維生素C等合用。外用藥劑型依據臨床皮損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若苔蘚樣變者多擇泥膏、軟膏、乳劑、涂膜劑、酊劑及硬膏等。盡量尋找發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制品或尼龍織品。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因為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激素制劑,還會成癮導致藥物依賴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現約有20多種:最常見的是用藥后病情迅速好轉,持續外用一段時間,一旦停藥后,在一兩天內用藥部位(特別是面部)可發生赤紅、觸痛、瘙癢、裂口、脫屑,以致發生膿皰,原發病變加重,又稱之為反跳性皮炎。當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藥,反跳性皮炎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患者為了避免停藥后的痛苦,完全依賴于涂用激素。幾個月或幾年之后,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涂用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傷口愈合困難等。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膚病更不適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類制劑。如果長期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康寧克通、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藥物治療,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鈉潴留、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松、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併發癥。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并對激素產生了的依賴性,停藥后原發病變反跳加重與繼發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醫生與患者家屬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對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確選擇治療藥物和逐漸減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質激素的情況下,選用對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方法與中藥。達到安全徹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
2015-12-22 17: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