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牢人員出現視力聽力及手臂問題,會是運動神經元病嗎?
我姨夫前幾年因為偷盜坐牢了,但是去年開始說自己的眼睛開始看不清楚,耳朵聽不清楚左邊手臂有萎縮的現象,但是他還在坐牢,家里人都很擔心,想保外就醫,擔心是不是運動神經元早期癥狀,怕耽誤治療。都很著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坐牢人員出現視力、聽力及手臂萎縮等問題,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神經系統疾病、血管問題、營養不良、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神經系統疾?。喊ㄟ\動神經元病、神經炎等。運動神經元病會逐漸影響肌肉功能,導致肌肉萎縮、無力。神經炎可能因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損傷神經。 2. 血管問題:血管狹窄或堵塞,影響眼部、耳部及手臂的血液供應,導致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 3. 營養不良:長期飲食不均衡,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影響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4. 感染: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如中耳炎、腦炎等,可能損害相應的神經和組織。 5.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癥,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神經組織。 出現這些癥狀應引起重視,建議盡快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5-02-17 22:3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下運動神經元型 多于30歲左右發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后再波及對側。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肌萎縮向上擴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力減弱,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肌束顫動常見,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較易誘現。
2015-12-23 10:0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最早癥狀多見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運動無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漸萎縮,可見肌束震顫。四肢遠端呈進行性肌萎縮,以后擴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縮,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縮,肌肉萎縮肢體無力,肌張力高,肌束顫動,行動困難、呼吸和吞咽障礙等癥狀。建議疾病損傷的部位不同,癥狀也會有所改變。祝你健康。
2015-12-22 23: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運動神經元病癥狀主要,最早癥狀多見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運動無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漸萎縮,可見肌束震顫。四肢遠端呈進行性肌萎縮,約半數以上病例早期呈一側上肢手部大小魚際肌萎縮,以后擴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縮,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縮,肌肉萎縮肢體無力
2015-12-22 22:2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平愛忠 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新浜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根據受損最嚴重的神經系統部位而定,臨床癥狀也根據病變部位不同而各異,具體分型如下: 1.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最常見。發病年齡在40-50歲,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方式隱匿,緩慢進展。臨床癥狀常首發于上肢遠端,表現為手部肌肉萎縮、無力,逐漸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帶發展;萎縮肌肉有明顯的肌束顫動;此時下肢則呈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癥狀通常自一側發展到另一側。基本對稱性損害。隨疾病發展,可逐漸出現延髓、橋腦路神經運動核損害癥狀,舌肌萎縮纖顫、吞咽困難和言語含糊;晚期影響抬頭肌力和呼吸肌。ALS主要臨床特征:上、下運動神經元同時損害?! ?.進行性延髓麻痹:病變僅僅局限于脊髓前角細胞,不影響上運動神經元。此類型可以根據發病年齡和病變部位分為: (1)成年型(遠端型):多發生在中年男性,由上肢遠端開始,自手向近端發展,有明顯的肌萎縮和肌無力、腱反射減退、肌肉肌束顫動,可以發展到下肢或頸項肌肉,引起呼吸麻痹。極少數可以從遠端向近端發展?! ?2)少年型(近端型):多數在青少年或兒童期起病,有家族史,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顯性遺傳。臨床以骨盆帶和下肢近端肌肉無力與肌肉萎縮,行走時步態搖擺不穩,站立時腹部前凸,進而肩胛帶與上肢近端肌肉無力與肌肉萎縮,有前角刺激表現(肌束顫動),仰臥位不易起來。 (3)嬰兒型: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在母體內或出生一年后內發病。臨床表現為四肢和軀干的肌肉無力和萎縮。因此,在母體內發病的胎兒是感胎動明顯減少或消失,出生后發病的患兒哭聲微弱、明顯紫紺、全身弛緩性肌肉無力和肌肉萎縮。萎縮以骨盆帶和下肢近端開始,向肩胛帶、頸項部和四肢遠端發展。顱神經支配的肌肉也極易損害。但臨床少見肌束顫動。智力、感覺和植物神經功能相對完好?! ?.進行性肌萎縮癥:多發病于40歲以后,病變早期出現延髓損害的癥狀,病人可有舌肌萎縮纖顫、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和語言含糊等。后期因損害橋腦和皮質腦干束,可以合并假性延髓麻痹的表現,如侵犯皮質脊髓束側有肢體腱反射的亢進和病理反射陽性?! ?.原發性側索硬化癥:中年男性發病較多,臨床呈現緩慢進展的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肌無力、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征陽性。一般少有肌肉萎縮,不影響感覺和植物神經功能。可以侵犯腦干的皮質延髓束,表現為假性延髓麻痹?! ∨R床表現為緩慢進展的強直性肌肉無力,在原發性側索硬化中是肢體遠端部位的肌肉無力,在進行性假性延髓癱瘓中則以后組顱神經支配的肌肉的無力癥狀為主.肌肉束顫與肌肉萎縮可能發生在許多年以后.這些疾病通常在進展若干年以后才造成病人活動能力的全部喪失.
2015-12-22 19: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