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文靜 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經血逆流、體腔上皮化生、免疫因素、遺傳因素以及環境因素。若身體出現不適癥狀,請趕快就醫,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9-03-13 16:44
1.經血逆流:經血中所含的子宮內膜細胞,通過輸卵管逆流進入盆腔,在其他部位種植生長。
2.體腔上皮化生:盆腔腹膜等組織在反復受到炎癥等刺激后,化生為子宮內膜樣組織。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異常,無法有效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細胞。
4.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
5.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有害物質、不良的生活環境等,可能增加發病風險。總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尚不明確,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旦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診斷治療。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如何產生的有以下幾種學說,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學說是經血返流,即月經排出物通過輸卵管進入盆腔.據這一學說,子宮內膜細胞可種植在卵巢或盆腔其他地方.有以下事實支持這一學說:生殖道異常妨礙正常經血排出的婦女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機率增加.然而,在很多婦女有經血返流但不發展為內膜異位癥,所以尚可能涉及其它機制.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免疫學的微妙變化.免疫學的功能是將異常細胞和細菌從體內清除.逆流的經血可能超過了身體清除內膜細胞的能力,這就可能導致殘存內膜組織的種植和生長.其姊妹或母親患內膜異位的婦女則發生此病的機會明顯增加.因此遺傳因素亦可能與該病有關.確診需要做B超和腹腔鏡檢查
2015-12-23 14: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婦科疾病.不知道您子宮內膜異位的位置及病情程度?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對日常生活及生育有直接影響,建議您進一步檢查明確,針對治療.祝您健康!I
2015-12-23 04: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原因很復雜,有多種學說,如子宮內膜種植學說,體腔上皮化生學說,淋巴及靜脈播散學說,免疫學說,但仍以經血倒流,種植和體腔上皮化生學說為主導理論,并且與現在的剖腹產,人工流產,腹部手術,遺傳因素以及經期激烈的體育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均有直接關系,比如人流在刮不干凈的情況下,也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如果刮狠了,刮深了,就容易得子宮肌腺癥,子宮肌層里面的細胞,在子宮肌層形成一個縫隙,這個縫隙可以使子宮內膜進去,就造成了子宮肌腺癥,這樣的人很多,約有60%的子宮肌腺癥是做人工流產與刮宮有關系,就是說保護層沒有了,形成一個縫隙,子宮內膜進去了,就長,因為它是活組織
2015-12-23 03: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子宮內膜異位是具有活動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內壁以外所引起的癥狀和體征,異位子宮內膜絕大多數局限在卵巢,子宮骶骨韌帶,子宮直腸陷凹等盆腔組織,稱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多見于30~40歲的女性,為良性病變.診斷依據:1.繼發性,漸進性痛經,檢查子宮活動受限,子宮骶骨韌帶或子宮直腸凹內有觸痛性結節.2.應用合成孕激素或雄激素,痛經減輕.3.B超或CT檢查提示子宮后壁有囊性包塊.4.腹腔鏡或剖腹探查取活組織檢查診斷.治療:應根據患者年齡,癥狀,病變部位及范圍以及對生育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癥狀輕,采用藥物治療;癥狀重,盆腔病變重者,采用手術治療.
2015-12-23 00: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以瘀血郁滯胞宮,沖任而致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因其大多數病變出現在盆腔內生殖器和鄰近器官的腹膜面,故稱之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若子宮內膜生長在宮肌層,而未擴散至子宮漿膜層時,稱為子宮腺肌癥或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子宮腺肌癥均為異位子宮內膜引起的疾病,臨床上兩者可并存,但發病機制及組織發生學不盡相同,臨床表現也有差異,此病的發病率近年明顯增高,是目前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好發于30-40歲的育齡婦女. 一,下腹痛和痛經:特點是繼發性和漸進性加重.即初潮后的最初幾年內無痛經,數年或10余年后才出現,并有逐步加劇現象.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和腰骶部,以盆腔中部為多,可牽涉到盆腔兩側及骨盆壁,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于月經開始出現,并持續至整個月經期.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不成正比.約20%-35%患者可無痛經.也有腹痛時間與月經不同步者,少數患者長期下腹痛,至經期疼痛更劇烈. 二,性交疼痛:異位內膜累及子宮直腸后陷凹和子宮骶骨韌帶時,常有深部性交疼痛,經前期尤甚. 三,月經不調:常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經前點滴出血. 四,不孕:本病患者約40%不孕,主要由于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或蠕動減弱,影響受精卵的輸送,或并發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或卵巢黃體功能不足,或自身免疫反應干擾受精與著床等因素所致. 五,其他:腸道病灶可致腹瀉或便秘,或有周期性排血;累及泌尿系統者可有經期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或周期性血尿;遠道的異位內膜病灶還可致經期咯血,流鼻血等.除上述癥狀外,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破裂時,引起突發性劇烈下腹痛,伴惡心嘔吐和肛門墜脹,破裂時間多發生于經期前后或經期.
2015-12-22 23: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