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燒三天伴頭昏、扁桃腺膿腫如何治療?
發(fā)低燒三天大約37。4,頭昏,扁桃腺膿腫。病史:慢性扁桃腺炎十年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其它:現有醫(yī)生開中藥已喝兩貼。沒什么效果。自己加阿莫西林按說明量吃,每次兩粒吃兩天了。請問醫(yī)生這種情況應如何治療?謝謝,謝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y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低燒三天伴有頭昏和扁桃腺膿腫,可能是由細菌感染、免疫因素、飲食刺激、環(huán)境影響及治療不當等引起。 1. 細菌感染:扁桃腺部位的細菌繁殖,引發(fā)炎癥和膿腫。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治療,但需遵醫(yī)囑。 2.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力下降,扁桃腺易受病原體侵襲。應注意休息,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 3. 飲食刺激: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刺激扁桃腺。需調整飲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喝水。 4. 環(huán)境影響:空氣污染、干燥等不良環(huán)境可加重癥狀。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潤。 5. 治療不當:用藥不規(guī)范或未針對病因治療。應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對于低燒三天伴頭昏、扁桃腺膿腫的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如果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2025-02-18 22: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yī)師
安都衛(wèi)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扁桃體周圍膿腫是在急性扁桃體炎時,由于炎癥未得到及時控制,進一步向扁桃體周圍組織擴散而引起。早期稱為扁桃體周圍炎,發(fā)病五日左右炎癥進一步發(fā)展形成膿腫。其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其治療應著重在下列幾方面:(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yǎng),進食易消化食物。(2)抗生素應用:膿腫未形成之前應按急性扁桃體炎治療,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生素用量要充足,可靜脈用藥,最好用廣譜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鋒霉素等。(3)穿刺抽膿:扁桃體周圍膿腫在膿腫形成后,宜采取穿刺抽膿之法,每日抽1次,一般2~3次后能痊愈。方法:①麻醉:用1%地卡因局部涂抹,以達到粘膜表面麻醉;也可用1%地卡因棉拭子置于中鼻甲后端,以麻醉蝶腭神經;1%普魯卡因約1~2ml于穿刺部位浸潤注入。以上三種方法取任何一種都能達到麻醉作用,術者可根據自己習慣選擇。②穿刺部位:假設于懸壅垂根部作一平行線,再自舌腭弓前緣作一垂直線,兩線相交叉點即為穿刺點;或自懸壅垂根部與最后磨牙連線的中點為穿刺點;或在扁桃體上極與舌腭弓之間表現最膨隆之部位為穿刺點。以上三種方法可任選一種,按術者習慣自行選擇。③穿刺方法:用粗、長針頭,刺入時動作要輕柔,可感覺到有落空感即進入膿腔,不要刺入過深,以免刺傷大血管引起出血。如果未抽出膿,可將針退出一部分,改變方向再刺入試抽。(4)切開排膿:如不作穿刺抽膿,則可切開排膿,即在穿刺的部位作一小切口,切開粘膜及淺部組織后進入膿腔,然后用一血管鉗從切口中伸入,沿扁桃體被膜外方進入膿腔,稍加擴張,將切口撐大,隨即有膿外流,病人頓時感到癥狀減輕,可每日用血管鉗擴張一次,待無膿時為止。(5)膿腫期間將扁桃體切除:有時因膿腫引流不暢,雖然經多次抽膿但仍有膿或切開引流后仍不能治愈,此時可在急性期切除扁桃體,以徹底引流,達到根治的目的。(6)預防性扁桃體切除:約有1/3病人扁桃體周圍膿腫反復發(fā)作,為了根除,可在炎癥消退后三周切除扁桃體;因為此時扁桃體周圍瘢痕尚未形成,扁桃體容易剝離,否則扁桃體周圍因瘢痕而粘連則切除困難。中醫(yī)治療:扁桃體周圍膿腫屬于中醫(yī)學“猛疽”、“喉癰”、“咽喉生瘡”等范疇。由于該病發(fā)于中醫(yī)所稱的喉關部位及喉核周圍,故又稱之為“喉關癰”或“騎關癰”。本病主要分五型:(1)風熱在表:喉關癰初起,患者多有發(fā)熱惡寒,頭痛,口干,咳嗽,咽疼,進食時加重。檢查可見喉關、喉核周圍充血腫脹;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2g,荊芥12g,防風10g,白芷10g。若腫痛甚者,可加射干12g,天花粉15g;咳嗽者可加枇杷葉10g,冬桑葉12g。(2)邪熱傳里:膿未成,起病日久,高熱不退,頭痛劇烈,口干喜飲,咽喉劇痛,吞咽困難,大便秘結,小便黃;檢查一側喉關、喉核周圍極度紅腫,光亮高突,喉核被推向前下方或后下方,懸壅垂亦被推向對側;舌質紅苔黃厚或黃膩,脈洪數。治宜清熱解毒,利膈消腫。方用清咽利膈湯:黃芩12g,山梔子12g,金銀花15g,連翹12g,黃連6g,荊芥12g,牛蒡子15g,玄參15g,生大黃12g(后下),芒硝6g(沖服),甘草3g,赤芍12g。若口干渴欲飲加花粉12g,淡竹葉15g;患者大便通暢或體質較弱者可去大黃、芒硝,加黃柏12g或加火麻仁12g;若痰涎壅盛,可加僵蠶9g,膽南星10g;若久不成膿、體質虛弱,加黃芪、黨參、白術各12g。(3)邪熱傳里:膿已成,癥狀同上,熱勢漸退,局部紅腫局限,按之較為柔軟。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排膿。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金銀花15g,黃芩12g,蒲公英15g,連翹12g,防風12g,赤芍12g,乳香12g,沒藥10g,皂刺10g,穿山甲10g,生甘草3g。(4)熱入營血:壯熱煩躁,頭痛如劈,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而干,脈細數。治宜清營涼血,解毒開竅。方用清瘟敗毒飲:水牛角粉(沖)15g,黃連12g,黃芩12g,山梔子15g,生石膏30g(先煎),赤芍12g,桔梗10g,丹皮12g,生地黃20g,玄參15g,并選加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若高熱煩躁較甚用紫雪丹;如痰涎壅盛,氣急痰鳴宜用安宮牛黃丸。(5)熱毒外泄:喉關癰成膿后,經切開排膿或穿刺抽膿后,咽痛即逐漸減輕或消失,發(fā)熱頭痛癥狀也迅速消失。此時患者常倦怠乏力,納呆,口干渴引飲;舌淡紅,苔黃而干,脈細數。治宜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陰。方用養(yǎng)陰清肺湯:生地黃18g,麥冬18g,玄參15g,白芍12g,丹皮12g,浙貝母12g,黨參18g,白術12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生甘草3g。大便干結加黃柏12g或火麻仁15g。
2015-12-23 18: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yī)師
淮北口腔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考慮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建議清淡飲食,生活規(guī)律,多喝水,增加抵抗力,用感冒靈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改善病情。
2015-12-23 11: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