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5 個月小孩拉肚子次數多時間長,可能是由于腹部著涼、飲食不當、腸道感染、乳糖不耐受、過敏等原因引起。 1.腹部著涼:小孩腹部保暖不足,易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瀉。要注意給孩子腹部保暖,可適當增添衣物或使用肚圍。 2.飲食不當:如過早添加輔食、輔食種類不合適或喂養量過多等。應調整飲食,遵循科學的喂養原則。 3.腸道感染: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腸道,引發炎癥,導致腹瀉。需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感染類型,針對性治療。常見藥物如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阿莫西林顆粒等。 4.乳糖不耐受:體內乳糖酶缺乏,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可調整飲食,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乳糖酶。 5.過敏:對食物或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過敏,也會出現腹瀉。需排查過敏原,避免接觸。 總之,當 5 個月小孩出現拉肚子次數多時間長的情況,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體溫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進行相應治療。
2025-02-18 01: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1,可能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消化不良;2,可能對食物過敏;3,營養不良致消化功能差;4,查大便,以除外感染性腹瀉。
2015-12-24 02: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淑英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耳鼻喉科
-
嬰兒腹瀉,是指兩歲以下嬰幼兒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胃腸道紊亂的癥狀.1由于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2由于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3由于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2015-12-24 02: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嬰兒喂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為黃綠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則為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主要癥狀有:1、輕癥: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并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3、重癥:腹瀉頻繁,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唇干燥等。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嬰兒拉肚子的原因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為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質量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還有母親喂養期間盡量避免吃涼的食物等。總之,不合理的喂養時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當小兒著涼,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如果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唇發干、尿少,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為防止脫水,應在腹瀉次數較多時,食量減少飲食,甚至禁食,使胃腸道得到休息。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煙水、鹽米湯,少量多次,以防止脫水發生。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同時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后可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紅發生。嬰兒拉肚子怎么辦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于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著涼等。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使寶寶腹瀉。不論哪種原因的腹瀉,寶寶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十幾次,常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下降或拒食的現象。 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及碳水化合物,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于其腸道修復。 用母乳喂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適當減少喂奶量,縮短喂奶時間,并延長喂奶間隔。母親也應少食脂肪類食物,每次喂奶前,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于減輕寶寶腹瀉癥狀。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推薦口服補液鹽,可以按其說明配成液體,根據寶寶的腹瀉情況分多次予以添加。只要注意充分補充水分,一般寶寶都可安全度過腹瀉期。 如果寶寶腹瀉次數較多,或出現口唇干燥、兩眼凹陷、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現象時,顯示寶寶有脫水跡象,應立即送醫院診治。嬰兒拉肚子飲食調節送大便到醫院化驗,如果是感染性腹瀉,用抗感染藥物,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可: ①調整及控制飲食:給予消化道適當休息,減輕其負擔。可以暫停添加輔食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適當減少哺乳量及哺乳次數或延長兩次哺乳之間的時間。 ②母乳喂養的母親在嬰兒腹瀉期間飲食要清淡一些,喂奶前飲用溫開水一碗,切勿輕易斷母乳。在喂奶時盡量讓嬰兒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后部分含脂肪較多的母乳。 ③人工喂養的嬰兒應吃脫脂奶粉或將牛奶燒開冷卻后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燒煮反復脫脂3次就成了脫脂奶。腹瀉較重者,要減少奶量并用水稀釋。可用1份牛乳加1/2份水或l/2份米湯,必要時可用l份牛乳加l份水或米湯稀釋。待嬰兒腹瀉好轉后逐漸增加直至全奶。 ④腹瀉而脫水者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于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 若在偏僻地區買不到“口服補液”時,可以在家庭里自制簡易口服液。配方是:食鹽1/2茶匙,蔗糖2湯匙,加開水4玻璃杯。口服補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喂服得當,可以使嬰兒停止嘔吐,減少腹瀉,及早康復。 ⑤消化不良者如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需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也可獲得痊愈。 服用胡蘿卜湯,每日2次~3次,每次2湯匙~3湯匙;服用蘋果泥(取蘋果一只洗凈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放入碗內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后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卜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并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愈腹瀉。 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于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 山楂炭或炮姜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后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姜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 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為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 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洗凈臀部,擦干并涂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 ⑦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后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醫生建議1、母乳喂養,不宜在夏季斷奶。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4、將病人隔離。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家庭護理經驗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并以熱食為宜。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避免由肛門測溫以減少刺激。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干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9、注意排泄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10、常換尿布、大便后用溫水洗凈,保持臀部清潔干燥,避免紅臀產生。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12、可將最近一次的大便帶來給醫師看,以幫助醫師論斷。13、配合醫師的指示服藥、禁食及飲食指導。
2015-12-24 01:0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