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50 天,乳房癥狀是否為慢性乳腺炎及治療
年齡27歲哺乳50天癥狀:40天得急性乳腺炎高燒38.8度醫生給藥頭孢拉定服用兩日好轉.現在一乳房上方漲奶時有硬塊,擠完奶后消失.下方有一綠豆粒大小的疙瘩,不會消失.偶爾會發生放射性刺痛(喂完奶后).兩乳房中間有間歇性刺痛.請問是不是慢性乳腺炎?該如何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哺乳期出現乳房腫塊、刺痛等癥狀,可能是慢性乳腺炎,也可能是其他乳腺問題,如乳腺導管堵塞、乳腺增生、積乳囊腫、乳腺纖維腺瘤等。 1. 慢性乳腺炎:多因急性乳腺炎治療不徹底或反復發作所致,癥狀可持續較長時間,乳房可有腫塊、疼痛、紅腫等。治療以抗感染為主,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甲硝唑等,同時可配合熱敷、按摩等物理療法。 2. 乳腺導管堵塞:乳汁排出不暢,易形成腫塊??赏ㄟ^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手法按摩疏通導管。 3. 乳腺增生:與內分泌失調有關,表現為乳房脹痛、腫塊。一般通過調節情緒、改善生活方式緩解,癥狀嚴重時可服用逍遙丸、乳癖消等。 4. 積乳囊腫:乳汁淤積形成囊腫,多無明顯癥狀,較大時可觸及腫塊。較小的囊腫可觀察,較大的可能需要穿刺抽液。 5. 乳腺纖維腺瘤:多為良性腫瘤,質地較硬,邊界清晰。一般定期復查,必要時手術切除。 哺乳期乳房出現異常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哺乳習慣和乳房衛生。
2025-02-19 04: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首先肯定的回答你這是乳腺炎,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為細菌(金黃色葡萄菌等)經乳頭皸裂處或乳管口侵入乳腺組織所引起.本病以初產婦為多見,好發于產后第3-4周.發病前常有乳頭皸裂,乳頭隱畸形,乳房受擠壓,乳汗淤積等誘因.本病初起乳房腫脹,疼痛,腫塊壓痛,表面紅腫,發熱;如繼續發展,則癥狀加重,乳房搏動性疼痛.嚴重者伴有高燒,寒戰,乳房腫痛明顯,局部皮膚紅腫,有硬結,壓痛,患側腑下淋巴結腫大,壓痛.炎癥在數天內軟化,形成乳房腫,有波動感,膿腫深的皮膚發紅及波動感不明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有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積;或因嬰兒吸乳時損傷乳頭所導致.本病的臨床特點為發病急,可伴有發熱,畏寒,病側乳房紅腫熱痛,出現硬塊,最后形成膿腫等.建議用乳腺膏藥帖敷治療,通過膏藥外敷,通經活絡,活血化淤,消腫止痛,軟堅散結.迅速打通瘀阻的腺管,消除炎癥,消腫止痛;排除乳腺中的淤積毒素,軟化吸收腫塊增生組織;有效活化腺體組織,促進細胞正常分化,乳腺疾病不再復發.對患者肝,胃,腎臟等功能無任何損傷,對哺乳期沒有任何影響.不明之處請點擊我頭像下面的聯系方式,祝早日康復!
2015-12-24 01: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紅紅腫熱痛是炎癥的典型表現.根據你描述的情況,你左乳房有點膿狀特別痛的地方可能是毛囊炎導致的,右乳房可能是皮膚抓傷導致的感染.建議:左乳房上的膿點采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即一次性注射器)的針頭挑破后擠出膿液,后每天多次用碘伏涂查,右乳房的病灶暫時涂查碘伏就行了,同時靜脈輸注青霉素800萬抗感染,連用3--5天,應該就沒有太大問題了.祝你早日康復!
2015-12-24 01: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那應該是乳房脹大引起的妊娠紋。懷孕期間乳房就應該會比懷孕前脹大,這時應該注意按摩和涂抹橄欖油等預防措施,哺乳期因為乳腺管擴張奶水產生則乳房更加會增大,皮膚的韌性不夠就會斷裂所以產生妊娠紋并不奇怪,此時你應該注意保持乳房皮膚的濕潤,洗完澡后涂上橄欖油或者嬰兒潤膚油,避免更多的妊娠紋產生。
2015-12-23 22: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從癥狀來看應該是炎癥感染建議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緊張,不要吃辛辣食物,藥物可以用副作用較小的消炎藥物進行治療
2015-12-23 18: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包括乳頭炎、乳暈炎及乳腺炎。最常見于哺乳期,尤其是初產婦。有文獻報道急性乳腺炎初產婦患病率為50%,初產婦與經產婦之比為2.4:1。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但以產后3—4周最為常見,故又稱產褥期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其次是鏈球菌,如不及時處理,則發展為蜂窩織炎、化膿性乳腺炎或乳腺膿腫。發病率為2.9%~4.8%。乳汁淤積和細菌入侵是兩大發病原因,前者主要由于乳頭過小或內陷、乳汁過多和乳管不通致排空不暢所致;入侵細菌多來源于乳頭皮膚的破損、不良哺乳習慣、嬰兒口腔炎癥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