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先天性、姿勢性畸形與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治療完全不同,前者早期矯正骨骼畸形,以免某些肌功能受累;后者早期調正失衡肌力(肌腱移位),預防骨骼繼發畸形。后遺癥治療適應于發病后2年。手術矯治前,必須測定肢體所有肌肉力量,測量的方法為六級法。手術治療分為:(1)矯正畸形:患兒6-7歲以前尚無自控能力,肌力失衡,經手術矯正后,主動功能意識差,不利于移位肌腱功能恢復,達不到預期治療目的。此期治療任務,主要按摩、推拿,促進肌肉血液循環,防止肌萎縮引起關節畸形,亦可應用支具或石膏逐漸矯正畸形。(2)肌腱移位:適應于7歲以后患兒,正確的肌腱移位,是治療肌力失衡及防止關節畸形的重要措施。移位的肌腱代替癱瘓肌腱的功能,術后需要通過鍛煉來建立癱瘓肌的功能,如股四頭肌癱瘓應用屈膝的股二頭肌長頭及半腱肌前移,代替伸膝的股四頭肌功能。需要家屬及患兒、醫生與患兒密切配合,經過艱苦的主動、被動功能鍛煉,方可達到伸膝的預期目的。在肌腱移位術的同時,必須施行攣縮的肌腱延長,關節囊切開,筋膜切斷等。肌腱移位術的注意事項:①移位肌有足夠肌力;②移位肌腱止點與該肌起點或一直線,切勿彎曲或扭轉,并有一定張力;③保證移位肌有足夠血液供應及神經支配;④皮下隧道寬松;⑤新止點牢固可靠。(3)骨關節畸形嚴重,患者年齡偏大,適應骨性手術矯正,如楔形截骨、關節融合術等。(4)雙下肢不等長者,治療方法有:①干骺端截骨延長術:適應于骨骺融合,但小于24歲者。②骨骺延長術:適應于骨骺板融合前1-2年的青少年。以上兩種方法的單骨延長率一般宜控制在原骨長的15%以內,每日延伸1mm,這樣才不易發生并發癥;③骨縮短術:截去骨不超過5cm為宜,否則肌松弛,影響功能;④骨骺生長阻止術:有永久性及暫時性,永久性為手術破壞健肢的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骨骺、骺板,阻止其生長,術前應充分評估雙下肢生長速度,但應慎重;暫時性生長阻止術,在健側股骨下端與脛骨上端骨骺的兩側插進金屬U形釘,阻止該骨骺生長,待兩下肢等長后,拔除U形釘;⑤骨骺刺激術:在患側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的干骺端,接近骺板附近,插入自體或異體堅質骨骨釘,促進骨骺代謝活躍,加速患肢長骨生長。
2015-12-24 10: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這種情況建議最好是直接去二甲級以上醫院細查治療一下
2015-12-24 03: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