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自發性氣胸,現在疲勞后胸痛,氣短
寫得較詳細,麻煩醫生耐心看完,謝謝您!祝您獎金多拿,論文多發,職稱高升,全家平安幸福!我19歲時左側自發性氣胸,針筒抽氣治療后未復發。現在25歲,最近幾年,疲勞后(通常是午覺前),一般先是左胸間斷性隱痛,接著左背部鈍痛,胸悶,喉頭發堵。有的時候右前胸或右后背或最下面的肋骨下緣也痛(幾率較左側少)。睡一覺以后一般會恢復正常。每年都作x線,都未見明顯異常。病史:19歲時左側自發性氣胸,抽氣治療后未復發。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每年都作x線,都未見明顯異常。只有一次肺紋理增強。三年前做過ct,也未見異常。輔助檢查:自己買了聽診器,胸疼時聽呼吸音,一般都很清晰,左右兩側沒有明顯差別。其它:從小我都喜歡鍛煉,現在早晨仍堅持慢跑.心率較低(從小如此),50-60次每分鐘,做過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因為每次稍微有點累就會不舒服,所以對我的工作與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請問醫生:這種疼痛是粘連引起的嗎?胸悶與喉頭發堵是因為肺功能差嗎?我該怎么做才能恢復健康?下面附上最近一次體檢結果。心電圖:第一次問題補充:(2008-2-1412:38:17)多謝sxlcyyb1205!我會注意經常擴胸運動以及深呼吸。對于肺部的檢查,ct和核磁共振哪個更好?更清晰?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需要排除糖尿病糖尿病是影響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屬于內分泌代謝系統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上出現煩渴、多尿、多飲、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現.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量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謝,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和水、電解質代謝的紊亂.餐后2—3小時或午飯前及晚飯前常出現心慌、乏力、多汗、頭暈、饑餓等癥狀糖尿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為4.05%. 糖尿病(糖尿病英文簡稱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習慣稱之為“3多一少”,同時伴有疲乏、無力、及精神不振,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療,容易并發心腦血管,腎臟,視網膜及神經系統的慢性病變和各種感染,嚴重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甚至導致殘廢或死亡,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癥,認為糖尿病的發病與“肺”、“胃”“腎”3臟關系最為密切,其主要病機為腎陰虛和肺胃燥熱,病因多為情志過極,嗜酒過度,過食甘肥以及生活無節制所致.根據其“3多”癥狀的輕重不同,中醫學將其分“3消”即多飲為上消,多食為中消,多尿為下消. 糖尿病病因和發病機制糖尿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十分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傳統學說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一、遺傳因素舉世公認,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遺傳因素的重要性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達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遺傳因素明顯高于糖尿病Ⅰ型.2、精神因素近十年來,中、外學者確認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伴隨著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會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3、肥胖因素目前認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誘發因,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有基礎研究材料表明:隨著年齡增長,體力活動逐漸減少時,人體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也在改變.自25歲至75歲,肌肉組織逐漸減少,由占體重的47%減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別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4、長期攝食過多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使原已潛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島素β細胞負擔過重,而誘發糖尿病.現在國內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體越豐滿,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近年來,隨著對糖尿病研究和認識的不斷深入,從分子生物學、電鏡超微結構、免疫學、生理生化學等多角度進行控索,對糖尿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又有了新的認識.5、感染幼年型糖尿病與病毒感染有顯著關系,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僅可以使隱形糖尿病得以外顯.6、妊娠有關專家發現妊娠次數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多次妊娠易使遺傳因素轉弱誘發糖尿病.7、基因因素目前科學認為糖尿病是由幾種基因受損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類第6對染色體短臂上的HLA-D基因損傷;Ⅱ型糖尿病—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線粒體基因損傷.總之,不管哪種類型的糖尿病,也不論是因為遺傳易感而發病,還是環境因素、病毒感染發病,歸根結底都是基因受損所致.換言之糖尿病是一種基因病.導致糖尿病的基因黑名單,已經被寫進醫學院的《都科書內科學》1996年第4版.糖尿病在臨床所分的兩種類型:1、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多發病在30歲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甚至老年發病,此型患者起病較晚,病情較重,容易出現酮癥酸中毒,重者昏迷有些病人通過胰島素治療后,胰島β細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個別病人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可以不用胰島素治療.2、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多發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患者起病較慢,病情較輕,體型多肥胖,血槳胰島素水平可稍低、正常或偏高,Ⅱ型糖尿病發病率很高,約占糖尿發病人數的90%左右.糖尿病的癥狀是什么?典型癥狀為“3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除3多一少外,有下列情況及時進行檢查和確診: 1、餐后2—3小時或午飯前及晚飯前常出現心慌、乏力、多汗、頭暈、饑餓等癥狀2、經常發生皮膚化膿性感染3、生育年齡婦女有多次流產,胎兒畸形、,巨大胎兒,羊水過多等病史者4、女性泌尿系統感染反復發作,外陰經常瘙癢者5、男性出現陽萎者6、原因不明的4肢沉重、麻木、小腿痛或痛性痙攣7、突然視力減退而原因不明者8、老年人出現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壓、冠心病等9、原因不明的肢端壞死者10、過早出現動脈硬化及高血壓者11、體力虛弱、消瘦、原因不明的生長遲緩等為什么城市糖尿病發病率比農村高?城市居民收入較多,可能攝取脂肪與糖類的量比農村要多.體力勞動少,肥胖者增多,各方面應激廣,造成糖尿病發病的機會就相應增多.另一方面,城市糖尿病患者,由于醫療、環境、自我保養等因素優越,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延長,攜帶某些隱性遺傳病的機會也增多,因此,城市糖尿病的發病率比農村高.糖尿病6大并發癥在人類的疾病中,由一種慢性病而引發出多種疾病的,糖尿病當屬前首.
2015-12-24 10: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還可拍打背部.
2015-12-23 20: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空腹血糖正常,診斷糖尿病沒有依據,糖尿病可排除.你的幾項檢查未見異常,可排除氣胸、心臟病、肝膽疾患等.你的這種疼痛也不支持胸膜粘連.根據你的年齡分析判斷,維生素B1缺乏不能除外.建議用維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連用4天,癥狀減輕,可認為是維生素B1缺乏,要繼續治療20-30天,一直用到癥狀消失后改口服.
2015-12-23 20:0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