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累或緊張時出現心肌缺血癥狀怎么辦
有時候會因為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后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后自行緩解,時伴有大汗。緩解之后就咩有事了,不過隔一段時間也會發作的,到醫院就診,說我的是心肌缺血。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氧供與需求失衡引起的。常見原因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炎癥等。治療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介入治療等。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是心肌缺血最常見的原因。動脈壁內脂質沉積,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治療常使用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穩定斑塊,降低血脂。 2.血管痙攣:血管平滑肌異常收縮。可使用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地爾硫?等緩解痙攣。 3.心肌耗氧量增加:如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需調整生活方式,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 4.血液黏稠度增高:如高血脂、高血糖等。控制血脂血糖,必要時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 5.血管炎癥: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管炎癥。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同時使用抗炎藥物。 心肌缺血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定期復查,遵循醫囑,改善生活習慣,以減少癥狀發作,預防病情進展。
2025-02-20 22: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心肌缺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次還有炎癥(風濕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痙攣、栓塞、結締組織疾病、創傷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種。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重要危險因子為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吸煙、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體力活動少、高齡和男性等。
2015-12-26 06: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