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心臟萎縮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臟疾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心肌病變、心臟供血不足、營養不良、內分泌疾病、遺傳因素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 1.心肌病變:某些心肌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可導致心肌細胞受損,進而引起心臟萎縮。治療上可能使用營養心肌的藥物,如輔酶 Q10、曲美他嗪、維生素 C 等。 2.心臟供血不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肌長期缺血缺氧可引發心臟萎縮。需使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藥物,如硝酸酯類(硝酸甘油、單硝酸異山梨酯)、他汀類(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3.營養不良: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或不均衡,影響心肌正常代謝和功能。要保證充足且均衡的營養攝入,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 4.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會影響心臟功能。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如補充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等。 5.遺傳因素:部分心臟萎縮可能與遺傳有關。需要定期進行心臟檢查,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心臟萎縮需要綜合治療,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遵循醫囑進行治療和生活調整,定期復查,以改善心臟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2025-02-20 05: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從病因來看,主要還是加強營養支持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消耗性疾病),單純的心臟萎縮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
2015-12-26 10: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