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不良反應的標準
我朋友貧血,在住院時輸了兩袋兩個人的懸浮紅細胞,兩袋血一起輸的,中間沒有用鹽水沖管,輸血中體溫低燒,輸血完后沒有任何不舒服,之后會不會有發生不良反應呢?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后,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癥狀或體征。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發型和遲發型,即輸血時或輸后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后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輸血后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亡。這些反應屬于血漿蛋白免疫性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1、原因:(1)IgA抗體:有些受血者缺乏IgA,當輸血或其他刺激后產生抗IgA抗體(可不一定有輸血或妊娠史),當輸入相應IgA時便發生IgA的抗原抗體反應。(2)過敏體質:對普通變應原(如花粉、塵埃等)敏感的人,易發生中度至嚴重蕁麻疹,這可能由于IgE抗特應性變應原所致。(3)被動獲得性抗體:獻血者的抗體(如青霉素)通過輸血傳給受血者,當受血者接觸相應抗原時可發生過敏反應。(4)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此種患者當注射免疫球蛋白時易發生過敏反應。2、癥狀和體征(1)輕度:痛癢、局部紅斑、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關節痛。血液中嗜酸性細胞增多。(2)重度:支氣管痙攣,發紺、呼吸困難、肺部有喘鳴、脈快、低血壓、胸骨下痛、胸部壓迫感、休克、喉頭水腫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發熱、寒戰、咳嗽、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二、發熱反應在輸血期間或輸后1-2小時內體溫升高1攝氏度以上并有發熱癥狀者。1、原因(1)熱原:熱原是由細菌和不潔物產生的,如蛋白質、死細菌及細菌產物。(2)免疫反應:多次輸血或妊娠后受血者產生白細胞抗體(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漿蛋白抗體),當再次輸入血細胞(也可是全血)時可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激活補體,進一步引起白細胞溶解,而釋放熱原。2、癥狀和體征常表現為畏寒、寒戰、發熱、出汗,體溫可達38-41攝氏度。反應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在輸血開始后15-120分鐘內發生,當患者白細胞凝集素效價高時,可在開始輸血5分鐘就出現面潮紅、熱感,輸血后1小時出現高熱。某些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皮膚潮紅、心悸、心動過速和頭痛,反應持續30分鐘至數小時后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是輸血后紅細胞受到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反應,有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和遲發型溶血性輸血反應之分。1、原因(1)免疫性溶血反應:一、ABO血型不合:抗體為IgM抗體,為天然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內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體為IgG抗體,為免疫性不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發生的溶血有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四、獻血者間血型不合:見于大量輸血或短期內輸入多個獻血員的血。(2)非免疫性溶血反應:此類反應較少見,包括低滲液體輸注;冰凍、過熱或機械操作作破壞紅細胞;某些藥物的混入;獻血或受血者紅細胞有缺損(如某些紅細胞缺陷性疾病)
2015-12-26 23: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一般來說是不會引起的很大的不良反應,最多是頭暈,惡心等表現.之后最好多吃紅棗,桂圓等補血的食物,平時適當的做戶外運動,多吃含鐵高的食物等,都有助于貧血患者的康復.
2015-12-26 21: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后,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癥狀或體征。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發型和遲發型,即輸血時或輸后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后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輸血后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亡。這些反應屬于血漿蛋白免疫性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1、原因:(1)IgA抗體:有些受血者缺乏IgA,當輸血或其他刺激后產生抗IgA抗體(可不一定有輸血或妊娠史),當輸入相應IgA時便發生IgA的抗原抗體反應。(2)過敏體質:對普通變應原(如花粉、塵埃等)敏感的人,易發生中度至嚴重蕁麻疹,這可能由于IgE抗特應性變應原所致。(3)被動獲得性抗體:獻血者的抗體(如青霉素)通過輸血傳給受血者,當受血者接觸相應抗原時可發生過敏反應。(4)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此種患者當注射免疫球蛋白時易發生過敏反應。2、癥狀和體征(1)輕度:痛癢、局部紅斑、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關節痛。血液中嗜酸性細胞增多。(2)重度:支氣管痙攣,發紺、呼吸困難、肺部有喘鳴、脈快、低血壓、胸骨下痛、胸部壓迫感、休克、喉頭水腫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發熱、寒戰、咳嗽、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癥狀。二、發熱反應在輸血期間或輸后1-2小時內體溫升高1攝氏度以上并有發熱癥狀者。1、原因(1)熱原:熱原是由細菌和不潔物產生的,如蛋白質、死細菌及細菌產物。(2)免疫反應:多次輸血或妊娠后受血者產生白細胞抗體(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漿蛋白抗體),當再次輸入血細胞(也可是全血)時可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激活補體,進一步引起白細胞溶解,而釋放熱原。2、癥狀和體征常表現為畏寒、寒戰、發熱、出汗,體溫可達38-41攝氏度。反應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在輸血開始后15-120分鐘內發生,當患者白細胞凝集素效價高時,可在開始輸血5分鐘就出現面潮紅、熱感,輸血后1小時出現高熱。某些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皮膚潮紅、心悸、心動過速和頭痛,反應持續30分鐘至數小時后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是輸血后紅細胞受到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反應,有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和遲發型溶血性輸血反應之分。1、原因(1)免疫性溶血反應:一、ABO血型不合:抗體為IgM抗體,為天然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內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體為IgG抗體,為免疫性不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發生的溶血有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四、獻血者間血型不合:見于大量輸血或短期內輸入多個獻血員的血。
2015-12-26 01: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