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出生兩天出現黃疸和高燒,如果是溶血癥引起,情況較為緊急。但及時診斷和治療,多數患兒可恢復良好。治療方法包括光照治療、藥物治療、換血治療等。 1. 疾病介紹:新生兒溶血癥是由于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破壞胎兒的紅細胞導致。常見的有 ABO 溶血和 Rh 溶血。 2. 癥狀表現:除黃疸、高燒外,還可能有貧血、肝脾腫大等。 3. 檢查診斷:通過血型檢測、膽紅素測定、血常規等明確診斷。 4. 治療方法: 光照治療:如藍光照射,可使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排出。 藥物治療:如丙種球蛋白,抑制免疫反應;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促進膽紅素代謝。 換血治療:嚴重時通過換血糾正貧血,去除膽紅素。 5. 預后情況:多數患兒經積極治療可痊愈,少數可能出現膽紅素腦病等并發癥。 總之,新生兒溶血癥需要及時發現和治療,家長要密切配合醫生,關注患兒病情變化,以保障患兒的健康。
2025-02-20 23: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生兒溶血癥診斷:根據生后24小時內迅速出現黃疸及溶血性貧血的臨床特點,結合母、嬰血型鑒定及特異性抗體檢查,即可明確診斷。治療: 應根據病情輕重采取綜合措施以降低血清膽紅素濃度及糾正貧血。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及光療,必要時換血輸血。 1.藥物治療 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預防膽紅素腦病。中西藥可聯合應用。 ⑴西藥 ①血漿或白蛋白 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血漿25ml/次靜脈注射(100ml血漿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聯結非結合膽紅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靜脈滴注,每天1~2次。 ②腎上腺皮質激素 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并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強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氫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靜脈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藥物控制下慎用。 ③酶誘導劑 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進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殺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藥2~3天才出現療效,故要及早用藥。兩藥同用可提高療效。 ④葡萄糖及鹼性溶液 葡萄糖可供給患兒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酸中毒時,血腦屏障開放,可使膽紅素進入腦組織的量增加,尚應及時輸給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預防膽紅素腦病。
2015-12-27 07: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如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這肯定是不正常的,要立即請醫生檢查。如確診為母子血型不合,即應積極抓緊治療。要在醫生密切觀察下測定血中間接膽紅素上升的速度,并按病情用藥。可采用血漿、白蛋白、茵梔黃注射液,靜脈輸入,來降低血中過多的有害的間接膽紅素,亦可服用魯米那及采用藍光照射治療等,病情嚴重者,可考慮通過臍帶換血。
2015-12-27 04: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先天性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畸形引起的,這種紅細胞因形狀不好,在通過脾臟時會被脾捕獲并破壞,所以脾臟功能好的話,紅細胞破壞得更多,需要切除脾臟,脾臟在這個年齡的小孩主要功能是提高免疫力,沒有其它功能,這種手術在大的三甲醫院都可以做的,建議你問一下當地的三甲醫院,如果能做就近做啦
2015-12-27 02: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新生兒溶血病是由于孕婦與胎兒血型不符,母體的抗體與胎兒的紅細胞發生反應而引起的同種免疫溶血性疾病。治療方法;糾正貧血,防治心力衰竭,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防治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換血療法: 1、換出新生兒體內致敏的紅細胞及抗體,阻止溶血發展。 2如果Rh-孕婦過去輸入過Rh+血,第一胎也可能發生Rh新生兒溶血病。給分娩72小時內的Rh-初產婦注射抗Rh(抗D)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其在第二胎發生Rh新生兒溶血病。也可用換血療法治療。3換出血清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 4糾正貧血,防止心衰發生; 補充白蛋白、糾正酸中毒可減少血中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可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糾正貧血,光照方法: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變成水溶性異構體,隨膽汁和尿排除體外,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治療時嬰兒用黑布遮眼,除尿布外,全身皮膚裸露持續光照1~2天,少數可延長3~4天,可獲得滿意療效。
2015-12-26 23: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至今發現的人類26個血型系統中,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病為最常見,其次為Rh血型系統。上海1959~1977年18年內共檢測835例新生兒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l例(0.1%)。是由父親遺傳而母親所不具有的顯性胎兒打細胞血型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當不完全抗體(IgG)進入胎兒血循環后,與紅細胞的相應抗原結合(致敏紅細胞),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被破壞,引起溶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