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治療方法
用傳統中藥麻黃,防風,龍戟草,荊芥,烏梢蛇,全蟲,蜈蚣,白芷,薄荷,細辛,蛇床子,高麗參,沉香,金精草.這些傳統中藥具有清血熱,除血燥,攻血毒,補內虛,養胃健脾,疏肝理氣的功效,經過多年臨床辨證,尤其治療脂溢性皮炎療效獨特。這些傳統中藥配合使用可以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修復受損皮膚細胞,減緩皮膚細胞的衰老,恢復皮膚活力與彈性。用此方不忌任何發物,在服藥期間和痊愈后,辣椒、酒、雞、魚都能吃,不需忌口。這是您回答脂溢性皮炎患者的話,想請教一下這些中藥每一樣的劑量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治療:1.禁飲酒:少食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2.內服藥:(1)維生素B族類制劑,如維生素B1或B2。(2)有人主張服酮康唑或四環素。3.外用藥:去脂、消炎、殺菌、止癢的原則,常用復方硫磺洗劑,復方氯霉素酊、或希爾生液。4.中醫治療:潮紅、滲液、結痂時可以清熱、解毒、利尿為治則,用龍膽瀉肝湯加堿。僅癢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治則。用祛風換肌散加減(生地30、生首烏、當歸各15克、大胡麻、川芎、丹皮、威靈仙、刺蒺藜、白芍、花粉各9g、姜活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2015-12-27 02: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是很難根治以上是對“脂溢性皮炎的治療方法”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5-12-27 02: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脂溢性皮炎(SebrheicDermatitis)是發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癥性皮膚病。通常從頭部開始,癥狀加重時向面部、耳后、上胸部等其他部位發展,表現為片狀灰白色糠秕狀鱗屑,基底稍紅,輕度瘙癢。重者表現為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可伴滲出和厚痂。脂溢性皮炎多見于成年人及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但未得到證實。本病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所引起的皮膚繼發性炎癥。精神因素、飲食習慣、維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對本病的發生、發展均可能有一定的影響。治療主要在于保持皮膚清潔,限制脂肪飲食和酌用藥物治療。【處方】1.限制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食蔬菜和水果。2·每晚用溫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臉。清除面部油膩,清潔皮膚。3.遵照醫囑用藥物治療,需耐心堅持方能有效。脂溢性皮炎[概述]脂溢性皮炎系發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典型損害為暗黃紅丘疹或斑片,邊緣清楚,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認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皮膚表面正常菌群失調,卵圓形糠秕孢子菌生長增多所致。[癥狀體癥]1.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于病變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別;2.皮疹好發于頭皮、眉部、眼瞼、鼻及兩旁、耳后、頸、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間區、腋窩、腹股溝、臍窩等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3.自覺癥狀為不同程度的瘙癢;4.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生后第1個月,皮損多在頭皮、額部、眉間及雙頰部,為溢出性紅色斑片,上有黃痂。[診斷依據]1.好發于成年人及新生兒,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分布對稱;2.皮損好發于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如頭、面及皺襞處等;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癢。[治療原則]一、全身治療:1.維生素B2、B6和復合維生素B等;2.瘙癢劇烈時,可給鎮靜止癢劑等;3.炎癥顯著或炎癥范圍較大時可短期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二、局部治療:治療原則為去脂、消炎、殺菌、止癢。[療效評價]1.治愈:自覺癥狀消失,皮疹消退;2.好轉:自覺癥狀減輕,皮疹大部分消退;3.未愈:自覺癥狀及皮疹均無改善。[專家提示]本病一般診斷不難,但應提高警惕與紅斑型天胞瘡鑒別,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引起嚴重后果。治療中還應注意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飲食,忌飲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熱水肥皂洗頭,避免諸如篦頭發等各種機械性刺激。
2015-12-26 22: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皮膚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皮脂排出過多,在皮膚上堆積,在堆積處出現慢性皮膚炎癥,則稱為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臨床特征】脂溢性皮炎多見于青壯年,好發于皮脂腺分布較多部位,如頭、面、耳后、腋窩、胸前、肩胛間、腹股溝、會陰等處,也可泛發全身。初發皮疹為紅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膩狀鱗屑或黃痂。由于發生的部位不同,癥狀各異,如頭部損害,重者可伴滲出結痂,有臭味,可引起頭頂脫發,稱脂溢性脫發。眉、鼻翼、耳后見灰白色鱗屑或黃痂,基底潮紅,軀干部位不規則黃紅色或淡紅色斑片,復以糠秕狀鱗屑,嚴重者發展至全身而成紅皮癥。有時因搔抓,繼發感染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脂【發病原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性腺分泌紊亂有關,為雄激素分泌亢進所致。除此以外,與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過多,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細菌感染,維生素B族缺乏等有一定關系。我們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認為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腎陰不足,相火妄動,或肺胃血熱上沖,熱毒不得疏通,而致局部新陳代謝與血液微循環發生障礙。并繼發皮疹、丘疹或斑片與油膩狀鱗屑的癥狀。【一般治療】1、禁飲酒: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過多少食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2、內服藥:(1)維生素B族類制劑,如維生素B6B2B1。(2)有人主張服酮康唑或四環素。3.外用藥:去脂、消炎、殺菌、止癢的原則,常用復方硫磺洗劑,或希爾生液。4.中醫治療:潮紅、滲液、結痂時可以清熱、解毒、利尿為治則,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治則。用祛風換肌散加減。
2015-12-26 19: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脂溢性皮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但未得到證實。本病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所引起的皮膚繼發性炎癥。精神因素、飲食習慣、維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對本病的發生、發展均可能有一定的影響。治療主要在于保持皮膚清潔,限制脂肪飲食和酌用藥物治療。1.限制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食蔬菜和水果。2·每晚用溫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臉。清除面部油膩,清潔皮膚。3.遵照醫囑用藥物治療,需耐心堅持方能有效。4.中醫治療:潮紅、滲液、結痂時可以清熱、解毒、利尿為治則,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治則。全身治療:1.維生素B2、B6和復合維生素B等;2.瘙癢劇烈時,可給鎮靜止癢劑等;3.炎癥顯著或炎癥范圍較大時可短期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豬肝、胡蘿卜、蛋黃等,以糾正毛囊皮脂角化異常,防止毛囊堵塞。有人研究,缺鋅也可產生脂溢性皮炎,應在膳食中補充含鋅高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肉、禽類、堅果類等,以糾正人體內鋅含量相對不足。避免高碘飲食很重要,因高碘飲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帶、紫菜等海產品的攝入。除上述之外,還要多吃含維生素C、B1較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適量的增加谷物雜糧、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對脂溢性皮炎大有益處,占總熱能的18.8%,碳水化物356克,占66.3%,維生素A515微克視黃醇當量,維生素E41.7毫克,維生素B11.32毫克,維生素B21.09毫克,維生素C159毫克,尼克酸12.1毫克,鈣1037毫克,鐵28.1毫克,鋅13.4毫克,硒24.9毫克,銅2.7毫克,鎂469毫克,磷1412毫克,鈉3486毫克,鉀2959毫克,膽固醇38毫克,膳食纖維19.6克。本病一般診斷不難,但應提高警惕與紅斑型天胞瘡鑒別,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引起嚴重后果。治療中還應注意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飲食,忌飲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熱水肥皂洗頭,避免諸如篦頭發等各種機械性刺激。
2015-12-26 16:1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