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產后出現頭痛頭暈,治療效果不佳怎么辦
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正月初七開始至今有五六復發病史:去年12月25日因為小孩畸形引產,在這之前身體都很好目前一般情況:有輕微頭痛頭暈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查CT一次醫生診為腦供血不足,吃了三副中藥沒有好,后來又打了掉針與吃了西藥還是沒好,再經朋友介紹吃天麻燉老母雞也未見明顯效果第一次問題補充:(2008-3-1510:20:28)目前一般情況:眼皮偶爾會跳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我在本縣人民醫院檢查,醫生說這個問題不嚴重,我在網上查的這些相關問題都說得挺嚴重的,所以我很擔心,至今還未找到工作,就因為頭痛頭暈不想上班.第二次問題補充:(2008-3-1710:13:54)謝謝杜醫師,再請問您:我這兒有副中藥配方是從網上下載的,您幫我看一下是否適合我使用.藥物:半夏10克、白術30克、天麻10克、云苓30克、葛根12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蟬衣6克、雞血藤30克、生龍牡各15克、熟地15克、天冬12克、大云18克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引產后出現頭痛頭暈且持續時間較長,治療效果不佳,可能與腦供血不足、精神心理因素、貧血、血壓異常、頸椎病等有關。 1.腦供血不足:引產可能導致身體虛弱,影響血液循環,引起腦供血不足。可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如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低頭等緩解。 2.精神心理因素:引產可能帶來心理壓力,導致焦慮、抑郁等情緒,進而引發頭痛頭暈。需要調整心態,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 3.貧血:引產可能造成失血,引發貧血。可通過飲食補充鐵、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嚴重時需藥物治療,如硫酸亞鐵等。 4.血壓異常:血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頭痛頭暈。要定期監測血壓,根據情況調整,必要時使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或升壓藥(如鹽酸米多君)。 5.頸椎病:長期不良姿勢可能誘發頸椎病,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癥狀。可通過按摩、熱敷、牽引等方式改善。 總之,引產后頭痛頭暈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考慮。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5-02-23 16: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腦供血不足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而腦供血不足臨床表現為以下幾點:1>運動神經功能失靈這一類先兆征象最常見.由于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2>感覺功能障礙由于腦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部的分析區域,感覺器以及感覺神經纖維,常表現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入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有的肢體自發性疼痛;還有的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3>精神意識異常如總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過度疲勞所致,而是腦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現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變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為多語急躁;有的可以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有關.
2015-12-28 20: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輕微頭痛頭暈未必都是腦供血不足,心理壓力過大也可以引起,請精神放松,注意體育煅練,配合中藥.
2015-12-28 18: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考慮可能是頸椎增生壓迫所致(一)牽引1.適應證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采用。2.頸椎牽引的方法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1)姿位:體位可采取坐位或臥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癥狀基本消除。(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癥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采用仰臥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后休息15分鐘,然后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鐘,放松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鐘,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二)推拿1.作用與適應證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于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對于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2.方法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后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三)理療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松痙攣肌肉,緩解癥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四)運動療法1.運動療法的作用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松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松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癥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2.適應證和禁忌證各型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癥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癥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后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五)神經阻滯療法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于第一次阻滯治療后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六)藥物治療頸椎病癥狀顯著時常用藥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癥狀緩解,常用藥物有解痙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神經營養藥及血管擴張藥等。中藥也常應用。(七)心理治療(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1.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后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2.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3.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2015-12-28 13: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