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涎腺導管或腺體內形成結石并引起一系列癥狀及病理變化時稱為涎石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阻塞癥狀,涎腺腫大本病不多見,中年人發病率高,男性發病率高頜下腺涎石最為常見,腮腺次之,導管內的涎石較腮體內的涎石為多大多以慢性炎癥表現。少數病例可伴有膽道或尿路結石。可以去掛內分泌科和口腔科。
2015-12-29 18: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根據您的主訴腮部飯后腫脹、一、二小時后消失,這種情況可能是您所說的涎石病,但只是一個初步診斷,要想確診需要做一個腮腺彩超。如果確診是涎石病,那么有兩種情況,第一,假如結石比較小,那么可以進食酸性食物,增加唾液的分泌來排出,第二,假如結石比較大,那么就需要手術取石。
2015-12-29 04: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涎石癥?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由涎腺導管或腺體內形成鈣化性團塊導致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及病理變化的一種疾病。90%發生于頜下腺,其次為腮腺,涎石病主要癥狀是阻塞癥狀:進食時,尤其吃酸性食物時腺體腫大、脹痛,這是因為涎石使唾液不能通暢排出,而唾液分泌又不斷增加所致。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越多,癥狀愈重。發生于頜下腺時,可伴有同側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同側耳部及耳內。由予涎腺不可能發生完全阻塞;涎液可以逐漸流出,在分泌減少后,涎腺又逐漸縮小,疼痛消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