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繼民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方便門診
-
許多與年齡相關的生理改變影響血壓.在西方國家有許多研究顯示年齡與血壓增高之間的相關性.然而,顯得矛盾的是,與血壓增高相關的年齡增長也增加低血壓的危險性.壓力反射機制通過對抗動脈血壓的暫時降低和阻尼動脈血壓的暫時升高來調節體循環血壓.壓力反射對高血壓和低血壓刺激的反應都隨年齡而進行性地降低.高血壓也降低壓力反射.因此,壓力反射功能在老年高血壓病人中損害最明顯.這種損害的征象顯示于日常活動中血壓反應脆性增強和對低血壓刺激的反應也顯著,尤其是藥物引起者.壓力反射反應減弱的原因可能部分地由于動脈僵硬之故.后者在動脈血壓變化時引起壓力感受器的伸張和松弛發生障礙.老年心臟的腎上腺素能反應性降低可減弱低血壓刺激時壓力反射介導的心率增快.這些改變在一般的低血壓應激,例如體位改變時,顯得有臨床重要性,因其不能通過代償性地增快心率或增加血管阻力而使之消除.腦血流隨年齡增長而降低.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癥)進一步減低血流.因此,老年病人有這些危險因素時可能在即使血壓僅稍為下降的情況下即產生腦血管缺血.腦自動調節機制常在急性血壓降低時起代償作用.目前的資料提示腦血流量的自動調節,總的說來除有癥狀性體位低血壓的某些病人外,歲年齡增長而仍然維持.然而,慢性高血壓使自動調節所維持腦血流的最低血壓水平增高.低于此水平,血流可減少,從而增高腦缺血的危險.雖然可能老年高血壓病人不能耐受血壓的急劇下降,但可采用各種制劑使血壓得到緩慢下降而不致降低腦血流.立位性低血壓立位時收縮期血壓下降20mmHg(2.7kPa).立位性低血壓是內環境穩定受損的常見臨床表現,見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其患病率隨年齡,患心血管病和基礎血壓的增高而增多.許多老年人其體位變化時血壓有大范圍的變化,并與其基礎臥位收縮期血壓的高低密切相關.即當基礎臥位收縮期血壓最高時,體位性的收縮期血壓下降最大.立位性低血壓是老年人暈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險因素,即使在無其他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證據者中也是如此.1.病因老年人立位性低血壓有兩種臨床表現:生理性(屬正常的老化過程)和病理性(屬疾病所致).生理性立位性低血壓在健康老年人,此型低血壓日日有劇烈的變化,與老年人血壓增高以及屬老年人特征性的對血漿去甲腎上腺素體位改變反應的增強有關.它常為一般的低血壓應激所誘發,例如血容量減低,服用降壓藥物,或排尿時所作的Valsalva動作.生理性立位性低血壓雖一般無癥狀并屬脆性,但可能足以降低腦血流引起頭昏或暈厥.長期臥床休息可進一步降低血壓的內環境穩定,產生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病理性立位性低血壓常有癥狀.此型低血壓常伴有體位性頭昏或暈厥.急性立位性低血壓最常有急性病引起脫水所致.在年輕病人中,立位時心率明顯增快提示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而非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壓.但在正常老年人中,心率增快常不明顯,因此在低血容量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壓中可能不出現心率增快.急性體位性低血壓的一個更少見的原因是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伴有低鈉血癥和高鉀血癥(表36-1).慢性立位性低血壓病人常伴有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如心率固定不變,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熱,陽痿和易疲乏等.立位性低血壓病人如查不出低血壓的原因,可能為原發性或特發性.單純自律神經功能不全(過去稱特發性立位性低血壓)的特點為平臥位時基礎血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較低,起立時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不斷增高,輸注去甲腎上腺素的增壓反應閾值較低,即使在交感神經末梢釋出的去甲腎上腺素少的情況下,對酪胺的增壓反應仍增高.這些改變提示由于交感神經末梢去甲腎上腺素缺乏引起突觸后除神經支配過敏所致低血糖是指血糖濃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的常見的并發癥.低血糖早期癥狀以植物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興奮為主,表現為心悸,乏力,出汗,饑餓感,面色蒼白,震顫,惡心嘔吐等,較嚴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樞神經系統缺糖的表現,如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病人的低血糖表現可以不一樣,但對病人本身本說,每次發作的癥狀基本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應注意識別低血糖癥狀,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低血糖對人體是有害的,尤其是對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1,低血糖時,體內的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長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導致反應性交血糖(蘇木杰效應),造成血糖波動,病情加重.2,長期反復嚴重的低血糖發作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引起病人性格變異,精神失常,癡呆等.3,低血糖還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統,促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卒中等.4,低血糖昏迷過久未被發現可造成死亡.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癥之一,應積極處理:1,早期低血糖僅有出汗,心慌,乏力,饑餓等癥狀,神志清醒時,可給病人飲用糖水,或進食含糖較多的餅干或點心.2,如病人神志已發生改變,應該用50%葡萄糖40-60ml靜脈注射,更嚴重時,可用10%萄萄糖持續靜脈滴注.
2015-12-31 05: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