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情緒波動大、不信任人怎么辦?
我的女朋友是電信局的電話接線員,她的脾氣很不好,做事沖動,考慮問題很悲觀極端,一年前因為前男友死于車禍還自殺過,我很愛她,她也多次表達過很愛我,但她總是不信任任何人,包括我。請醫生幫我分析一下該怎么辦。謝謝!目前一般情況: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粱建華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衛生院
一級
精神科
-
這種情況可能與心理創傷、性格特點、環境壓力、心理調節能力、激素水平等因素有關。 1.心理創傷:曾經經歷前男友車禍死亡并自殺過,這是重大心理創傷,可能導致安全感缺失,難以信任他人,需要時間慢慢修復。 2.性格特點:脾氣不好、做事沖動、悲觀極端的性格可能使情緒容易波動,可通過心理訓練改善。 3.環境壓力:電信局接線員工作可能壓力較大,壓力會影響情緒穩定性,要學會合理減壓。 4.心理調節能力: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弱會難以控制情緒,可通過一些心理調節方法增強。 5.激素水平:激素水平失衡也可能影響情緒,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調節。 綜合來看,要改善這種情況,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如關注心理創傷修復、改善性格、減輕環境壓力、增強心理調節能力和調節激素水平等。
2025-02-27 04: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可能對方是情緒不穩型人格中的沖動型人格,其特點是情感不穩定,常見憤怒暴發,導致暴力或沖動行為,在別人批評時尤其容易發生,缺乏自我控制,行為無計劃性,不考慮后果。還有偏執的表現,同時有極端化思維。這種人在社會交往中容易發生問題,甚至也處理不好家庭關系以及子女教育問題。人格問題一旦形成很難矯正,所以以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預防為主,而對于形成人格問題的人,只能通過教育或長期的心理治療來改善(效果并不顯著),藥物治療只能控制其沖動行為,對人格本身沒有改善作用。所以你要考慮與對方的相處問題,以及你是否能夠把握對方的情緒狀態,如果長期處于不和諧的相處狀態,即使共同生活,也會面臨很多問題。畢竟對于婚姻來說,相處比相愛更為重要。
2015-12-31 09: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多疑是指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象”把生活中發生的無關事件湊合在一起,或者無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來證實自己的成見,于是就把別人無意的行為表現,誤解為對自己懷有敵意,沒有足夠根據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以致與人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筑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反目成仇。多疑心態一旦形成,相對就比較頑固,它是導致偏執性人格障礙的溫床,需要警惕。但單純的多疑,即在成為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之前,則通常在誤會或有人搬弄口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例如妻子因社交需要與異性接觸就懷疑妻子不忠,聽到別人的善意批評就懷疑別人存有敵意等等,即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才會“疑心生暗鬼”,以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實,才會產生忿恨甚至報復心理。而在其他沒有誘發情景的時間里,則一般不會產生多疑心態,完全能像常人一樣心態平靜地生活。多疑與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的懷疑,這種懷疑有可能毫無道理,純粹是神經過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觀事實。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屬于心理問題。多疑則是猜疑的極端狀態,絕大多數都是無端生疑,不僅在量上表現為更多的猜疑,而且在質上屬于毫無根據純粹是為了證明成見、偏見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現。如何打消多疑放松點,先查明真相,再計劃行動!導致猜疑的原因主要與個人的一些特點有關:(1)自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方面自認為不如別人,但自尊心過強,—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算計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認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無力自拔。(2)以前交往挫折失敗的打擊有些人以往比較輕信別人,并視之為知己,告訴許多個人的秘密。但卻遭到他的欺騙,從而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敗,甚至導致很強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懷疑再三。猜疑似一條無形的繩索,會捆綁我們的思路,使我們遠離朋友。如果猜疑心過重的話,那么就會因一些可能根本沒有或不會發生的事而憂愁煩惱、郁郁寡歡;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較狹隘,因而不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其結果可能是無法結交到朋友,變得孤獨寂寞,對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因此需要加以改變:1.理性思考,不無端猜疑。當發現自己生疑時,不要朝著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應問自己:為什么我要這樣想?理由何在?如果懷疑是錯誤的,還有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在做出決定前,多問幾個為什么是有利于冷靜思索的。2.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要只看到缺點而灰心喪氣,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優勢,培養自信心和自愛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會給他人一個良好印象的。這樣就會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3.增強對自我的調節能力。一個人在人生旅程中,難免遭到別人的議論和流言。如果猜疑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善于調節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議論,該怎樣做還是怎樣做,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產生的懷疑也煙消云散了。4.加強交流,解除疑惑。有些猜疑來源于相互的誤解,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就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兩人坐下來交流。通過談心,不僅可以便各自的想法為對方了解,消除誤會,而且還避免了因誤解而產生的沖突。5.向心理醫生求助。當經過上述調整,仍無法消除猜疑心時,而且可能會越來越堅信自己有猜疑的依據,并給自己與周圍人都帶來較大的困擾。這時候,光靠自己已無能為力了,建議找心理醫生咨詢,共同找到解決的方法。總之,我們必須做到實事求是,理性思考,才能從猜疑枷鎖中解脫出來
2015-12-31 05: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