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腦癱早期癥狀較為多樣,主要包括運動發育遲緩、肌張力異常、姿勢異常、反射異常、智力及語言障礙等。若身體出現不適癥狀,請趕快就醫,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8-12-18 16:52
1.運動發育遲緩:患兒主動運動減少,運動能力明顯落后于同年齡正常兒童,如抬頭、翻身、坐立、行走等動作出現延遲。
2.肌張力異常:可能表現為肌張力過高,肢體僵硬;或肌張力過低,肢體松軟無力。
3.姿勢異常:常見的有頭后仰、上肢內旋、下肢交叉等多種異常姿勢。
4.反射異常:痙攣型腦癱患兒深反射活躍或亢進,可引出踝陣攣及 Babinski 征。
5.智力及語言障礙:部分患兒存在智力發育遲緩,語言表達、理解能力差。
總之,腦癱的早期癥狀復雜多樣,若發現孩子有相關異常表現,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盡早診斷和治療,以改善患兒預后。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是指一般在一周歲半之前,腦癱患兒的發育都是比較慢,落后于同齡的正常孩子。運動發育落后主要是指粗大運動和(或)精細運動兩方面。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后的指標很多,每個動作在不同年(月)齡中表現又不一樣,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應用時應熟練掌握。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l歲~l歲半時能行走。
2015-12-31 19:1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癥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高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2015-12-31 11: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成龍泉 主治醫師
上海市松江區佘山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小兒出生不久經常少哭、少動、哭聲低弱,過分安靜。或多哭、易激惹、易驚嚇或反復出現尺跳。運動發育落后,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
2015-12-31 05: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新生兒時期:表現哺乳困難、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自發運動少、肌張力低下或肌張力增強、易驚、煩躁不安、原始反射減弱或增強,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
2015-12-31 04: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根據您的描述,這兩種病的大的區別就是發病原因不同,相同之處就是都是神經的損傷,造成的后果就是肢體活動受限,運動肌肉萎縮,患側肢體血運不好。培養性格和思維能力:腦癱患兒常易有挫敗感、自卑感,且情緒抑郁,加之運動不便、在接受教育和社會交往方面有局限,使腦癱患兒的性格和思維能力受到影響。如果對患兒進行早期治療,減少或減輕腦癱癥狀的發生,有利于腦癱患兒的性格和思維能力發展。
2015-12-31 03: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