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年紀不大但睡眠不好,可能由心理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疾病影響、生物鐘紊亂等導致。 1.心理壓力: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的壓力過大,可能導致焦慮、緊張,進而影響睡眠。應學會放松,如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 2.不良生活習慣:睡前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睡前劇烈運動、睡前吃太多或喝刺激性飲料等。要改變這些習慣,睡前 1 小時避免使用電子設備,適量運動,控制飲食。 3.環境因素:噪音、光線過強、溫度不適等環境問題可能干擾睡眠。營造安靜、黑暗且溫度適宜的睡眠環境。 4.疾病影響:如神經衰弱、內分泌失調等疾病可能影響睡眠。需要就醫診斷,針對性治療,例如神經衰弱可服用谷維素、維生素 B1 等。 5.生物鐘紊亂: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會打亂生物鐘。應調整作息,每天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 睡眠不好會影響身心健康,要重視并積極尋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改善。如果長期睡眠不好,建議及時就醫。
2025-02-27 12: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我們認為:人的一生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酣暢的睡眠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是對疲憊的釋放,對精神的撫慰。睡眠的質量直接關系著生命的健康與質量。長期失眠會給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如1986年前蘇聯切而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就與工作人員睡眠不足有關,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也有許多與失眠有關。 根據2002年全球失眠調查顯示,中國人有43.4%經歷過或正在經受不同程度的失眠。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睡眠健康的重要性,國際精神衛生組織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于2001年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一、什么是失眠? 失眠,臨床上通常指盡管有充分的睡眠條件和環境卻存在對睡眠時間和質量不滿足,并影響到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包括入睡困難、連續睡眠維持障礙、早醒、再入睡困難等,導致白天身體機能下降,常表現為醒后疲乏、日間警覺性降低、精力、認知功能以及行為情緒等方面的功能障礙,從而降低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失眠按照病程分為: 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亞急性睡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個月;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個月。二、為什么會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軀體疼痛性疾病、焦慮癥、抑郁癥、恐懼癥,藥物及某些物質的應用、心肺功能不全及不安腿綜合癥和睡眠中周期性下肢動作等。由心理的、生理的或環境的因素引起的失眠、稱為繼發性失眠;也有少數找不出肯定原因的失眠,稱為原發性失眠。 值得注意的是,鑒別診斷方面應除外晝夜節律紊亂,如輪班導致的睡眠障礙、睡眠時相延遲綜合癥(睡眠時間較通常情況晚兩個小時以上)及主動性睡眠不足綜合征,這些均不屬于失眠的范疇。三、失眠如何診斷? 醫生傾聽患者對于睡眠障礙的描述,多數可以很快診斷。只有復雜、少見病例、高度懷疑患者有睡眠呼吸障礙、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及其他運動障礙的患者,或對治療無效的患者,需要進行睡眠多導儀等檢查。四、失眠怎樣治療? 失眠的治療包括三方面: 病因治療,睡眠衛生和認知行為指導,以及藥物治療。 (一)病因治療: 即積極治療上述原發病,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癥、焦慮癥是失眠常見的原因,而慢性失眠也常常導致抑郁癥、焦慮癥,應積極治療。 (二)睡眠衛生教育和認知行為療法: 睡眠衛生教育包括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造就適當的睡眠環境,注意飲食適量,避免咖啡因、尼古丁及酒等。認知療法的內容包括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的睡眠需要,糾正他們對睡眠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病人討論其焦慮和恐懼的想法,如過分擔心失眠所帶來的危害遠遠大于失眠本身所產生的影響。急性失眠多與社會應激事件有密切的聯系,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事,也會有身體不適之時,因而失眠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對短暫失眠緊張不安,即使是慢性失眠,也不必過度恐懼,許多患者就是因為擔心失眠而產生了失眠。 許多隨機對照試驗已證實認知行為療法對原發性失眠的療效,這些療法可縮短入睡潛伏期、延長總睡眠時間,減少夜間的覺醒次數及縮短其持續時間。 (三)藥物治療: 同所有的慢性疾病一樣,慢性失眠的藥物治療可能是長期的,要耐心說服患者不要急于求成,當一個患者有高血壓病或糖尿病時,他可以接受長期治療,但對于失眠卻要求盡快治愈,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 近年來,國際上召開了3屆國際睡眠障礙專家研討會,會上提出了“按需治療”和“小劑量間斷”使用催眠藥物的治療原則,可避免產生藥物依賴和藥物耐受。 催眠藥物按需治療的具體策略是: 1、預期當晚入睡困難時,于上床前15分鐘服藥; 2、或上床30分后仍不能入睡時,或比通常起床時間早5個小時醒來,無法再次入睡時服藥; 3、第2天白天有重要事情時,當晚服藥。 治療失眠的藥物有三大類:苯二氮卓類即安定類藥物、非苯二氮卓類(唑吡坦和佐匹克隆)和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現提倡非苯二氮類催眠藥物可作為治療失眠的一線藥物,唑吡坦可作為原發性睡眠的首選藥物。慢性失眠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五、認知行為療法的種類1.刺激控制療法 只有在困了時才上床臥室只用來睡覺 15―20分鐘無法睡著時,到其他房間去讀書或進行其他較安靜的活動,當困了時再上床 如果需要的話可重復上述活動 無論睡眠時間長短,要在固定時間起床 避免白天小睡2.睡眠限制療法 將在床上的時間減少至估計的總睡眠時間(最少5小時) 當估計的睡眠效率(睡眠時間與在床上時間的比值)達到至少90%以上時,每周增加15分鐘在床上的時間3.放松療法 體力部分的內容:進行肌肉放松、生物反饋 腦力部分的內容:意念訓練、冥想、催眠術4.認知療法 教育患者改變對睡眠的錯誤觀念和態度5.睡眠衛生教育 糾正影響睡眠的外在因素,如環境干擾、臥室溫度、飲酒、咖啡因、尼古丁,缺乏體育鍛煉或鍛煉時間距離睡眠時間太近。
2016-01-02 03:2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