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性斜頸怎么辦?
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2007年9月份到現在目前一般情況:頭頸不自主的向右偏30度左右,肩膀右邊高左邊低,軀干扭轉。以往診斷治療經過及效果:2007年11月份在上海仁濟醫院看的,做了腦部及頸部的磁共振片子都沒有問題,還查了肝臟,驗血都沒有問題。初診為痙攣性斜頸,開了妙納,樞芬,安定藥物。但吃了一個多月有一點好轉但不明顯!后來就沒有吃飯了,現在好像又嚴重了一點。請問醫生怎么辦?謝謝!第一次問題補充:(2008-3-322:27:26)上面的"沒有吃藥"我把它打成了"沒有吃飯"不好意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診斷有可能是痙攣性斜頸,如診斷正確,首選治療是局部注射肉毒毒素,也可能需要加服藥物綜合治療,必要時可考慮手術,視病人的情況而定。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016-01-02 04: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還要看年齡多大。費用一般5千元左右。
2016-01-02 02: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痙攣性斜頸是一種累及頸部區域的局限性肌張力障礙,主要表現是頸肌陣發性的不自主收縮,引起頭向一側扭轉或陣性傾斜。建議您去醫院做個檢查,根據診斷結果,采取措施對癥治療,可以藥物治療。飲食上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016-01-02 00: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痙攣性斜頸是一種以頸肌扭轉或陣攣性傾斜為特征的錐體外系器質性疾患.臨床表現為起病緩慢,頭部不隨意的向一側旋轉,頸部則向另一側屈曲.可因情緒激動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本病癥以成年人多見,至今病因不明,現代西醫學尚無特效療法,藥物和手術療效均不確切.在古醫籍中,尚未發現應用針灸治療本病癥的類似記載.針灸治療痙攣性斜頸的現代報道,始于70年代,用針刺配合梅花針局部叩刺,治愈2例[1].但有關主要臨床資料,則基本上都見之于80年代之后,除少量個案治驗之外[2],均為多例觀察.穴位刺激方法,則用針刺、電針及共鳴火花及感應電穴位刺激等.特別是后者,不僅觀察的例數較多,而且效果也十分明顯.鑒于本病臨床上少見,針灸治療又是近年的事,故其臨床治療規律,尚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又因本病中西醫均缺乏良法,故特辟一節,予以介紹.【治療】電針(一)取穴主穴:天容、容后、天窗、臂臑.配穴:陽白、合谷.容后穴位置:下頜角后方,耳垂后凹陷直下1.5寸處.(2)治法每次取頸肌痙攣較突出之同側頸部主穴一個和雙側臂臑穴,另酌取配穴一個(同側).頸部主穴和配穴,針刺入得氣后,略作提插捻轉,接通電針儀.其中,頸部穴接負極,配穴接正極.具體要求如下:天容穴,直刺5~8分,電針時頭向針刺側轉動并有同側聳肩運動;容后:直刺0.5~1寸,電針時頭向針側轉動;天窗:直刺5分或向上斜刺1寸,電針時針側有仰頭及聳肩動作.臂臑穴,向內下方斜刺1.5寸,待有酸脹等得氣感后,作捻轉結合小提插運針1分鐘,留針,不接電針.通電或留針時間為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未愈者停針3~5天后繼續下一療程.(3)療效評價以上法共治8例,結果均獲痊愈.其中4例,經7~9年隨訪,都未復發[4,5].穴位電療(一)取穴主穴:風池、肩井、扶突.配穴:百會、合谷、安眠.(2)治法主要采用共鳴火花和感應電進行穴位刺激.主穴據痙攣性斜頸的不同癥型而選取:水平旋轉取全部3個穴;后屈型取扶突,前屈型取風池和肩井.先以感應電刺激.系采用普通電療機的感應部分,輸出為0~18V交流電.其中1擋為3V,2擋5V,3擋9V,4擋15V,5擋18V;頻率為60~80赫茲,為不規則針形波.感應電治療時,將兩個手柄同時置于兩個穴位上,用斷續電進行治療.刺激方法如下:水平旋轉型痙攣性斜頸患者,先置于雙風池穴,斷續通電3分鐘;向下滑至肩井穴,斷續通電3分鐘;然后,再放置于雙扶突穴,斷續通電1~2分鐘,并指導患者作頭部運動,再在該穴通電2分鐘.后屈型患者,將兩手柄同時置于扶突穴,斷續通電5分鐘,指導患者作頭部運動,然后再按上法重復1次.前屈型患者,先將兩手柄置于雙風池穴,斷續通電3分鐘,向下滑動至雙肩井穴,通電3分鐘.斷電后,指導病人作頭部運動,之后再按上法重復1次.感應電穴位刺激,開始時先調到3V,然后逐漸加大,直至肌肉出現明顯收縮而患者又能耐受為止.然后用共鳴火花進行治療.以叉狀電極或小圓電極接觸穴位上.主要的刺激穴位為風池穴和配穴.其劑量為成年人中等量,老人或兒童弱刺激.每穴刺激3分鐘.上述穴位除風池選用雙穴外,安眠、合谷均用單穴(對側或同側),如患者失眠,則改雙安眠穴.感應電和共鳴火花穴位刺激,每日1次,15~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日.(3)療效評價療效判別標準:痊愈:頭頸部異常運動消失,頸部可做任何方向自主運動,局部肌肉硬化恢復正常;顯效:頭頸部異常運動消失或基本消失,在過度疲勞或緊張時偶發;有效:頭頸部異常運動數減少,幅度減小.以上法治療42例,按上述標準評定:痊愈40例(95.2%),顯效1例(2.4%),有效1例(2.4%),總有效率達100%[3].
2016-01-01 09:2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說的情況痙攣性斜頸多數需要做手術來糾正的.
2016-01-01 08: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