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疝
患者信息:男1歲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等):此病是在孩子4個月時發現。上個星期進行了一次B超檢查:1、B超顯示陰囊:左側睪丸位于陰囊內,大小為11.7mm×5.0mm,血管回聲清晰,睪丸內部回聲均勻,附睪頭厚2.7mm,尾2.3mm;右側陰囊內未探及右側睪丸回聲,于右腹股溝外環口處探及9.8mm×4.0mm睪丸回聲,血管回聲清晰,睪丸內部回聲均勻,孩子劇哭時睪丸下降至陰囊內,附睪頭厚2.5mm,尾2.1mm,右側睪丸周圍探及液性暗區,最大前后徑10.0mm.診斷為右側睪丸鞘膜積液。2、右側腹股溝探及約60.0mm×15.0mm雜亂低回聲,上緣與腹腔內容物相連。診斷考慮為腹股溝疝。想得到怎樣的幫助:像我孩子這樣的狀況是不是要通過手術才能康復?具體采用傳統手術還是腹腔鏡微創術?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1,保守療法保守治療主要有藥物療法和疝氣帶療法兩類藥物療法:能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從而使疝氣減輕;不足之處是無法控制疝氣脫出.常用中成藥有疝氣內消丸,桔核丸,補中益氣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調,紗布包敷臍部等.疝氣帶療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從而能有效阻止疝氣發展,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疝氣帶治療型可以治愈根治.缺點是只能治療可復性小腸疝,無法治療水疝.2,手術療法手術療法有疝修補術,疝補片修補術,疝腹腔鏡修補術三類疝修補術:通過將缺損周圍組織縫合修補疝環口疝補片修補術:用一種補片材料覆蓋缺損修補疝環口疝腹腔鏡修補術:是通過腔鏡完成疝補片修補術
2016-01-02 14: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其實可以去手術治療,在我這個醫院最小的才3個月大就做了你認為可以4歲以上去也可以,但是要是回不去了就應該馬上去醫院治療以上是對“腹股溝疝”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1-02 14: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傳統理論是兩周后手術,可平時工作中幾個月的小兒疝嵌頓了也就急著做手術了。因此,可以考慮手術。
2016-01-02 05: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 [發病機理]胚胎早期,睪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漸下降,同時在未來的腹股溝管內環處帶動腹膜、腹橫筋膜以及各層肌肉徑腹股溝管逐漸下移,并推動皮膚而形成陰囊。隨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狀突,而睪丸則緊貼在鞘狀突的后壁。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不久,除陰囊部分成為睪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縮閉鎖而遺留一纖維索帶(圖2-23)。如環不閉鎖,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閉的鞘狀突就成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圖2-24)。有時,未閉的鞘狀突只是一條非常細小的管道,則在臨床上并不表現為疝,僅形成交通性睪丸鞘膜積液。如果鞘狀突下段閉鎖而上段未閉,也可誘發斜疝;如兩端閉鎖而中段不閉,則在臨床上表現為精索鞘膜積液。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突閉鎖也較遲,因此,右側腹股溝疝較為多見。圖2-23睪丸下降過程(1)后天性 (2)先天性圖2-24腹股溝斜疝結構特點 后天性斜疝較先天性者為多,其發病機理則完全不同。此時,腹膜鞘狀突已經閉鎖,而有另外新的疝囊形成,經腹股溝所引起的(圖2-24)。它是因為腹股溝區存在著解剖上的缺陷所致,即腹股溝管區是腹壁薄弱區,又有精索通過而造成局部腹壁強度減弱,但主要是發育不良或腹肌較弱而腹橫肌與腹內斜肌對內環括約作用減弱,以及腹橫肌弓狀下緣(或為聯合肌腱)收縮時不能靠攏腹股溝韌帶,均誘發后天性斜疝。 [臨床表現] 臨床癥狀可因疝囊大小或有無并發癥而異。基本癥狀是腹股溝區出現一可復性腫塊,開始腫塊較小,僅在病人站立、勞動、行走、跑步、劇咳或嬰兒啼哭時出現,平臥或用手壓時塊腫可自行回納,消失不見。一般無特殊不適,僅偶爾伴局部脹痛和牽涉痛。隨著疾病的發展,腫塊可逐漸增大,自腹股溝下降至陰囊內或大陰唇,行走不便和影響勞動。腫塊呈帶蒂柄的梨形,上端狹小,下端寬大。 檢查時,病人仰臥,腫塊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將包塊向外上方輕輕擠推,向腹腔內回納消失,常因疝內容物為小腸而聽到咕嚕聲。疝塊回納后,檢查者可用食指尖輕輕經陰囊皮膚沿精索向上伸入擴大的外環,囑病人咳嗽,則指尖有沖擊感。有的隱匿性腹股溝斜疝,可以通過此試驗,確定其存在。檢查者用手指緊壓腹股溝管內環,然后囑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腫塊并不出現,尚若移開手指,則可見腫塊從腹股溝中點自外上方向內下鼓出。這種壓迫內環試驗可用來鑒別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塊回納后,用手指緊壓住內環囑病人咳嗽時,疝塊仍可出現。 以上為可復性疝的臨床特點。其疝內容物如為腸袢,則腫塊柔軟、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納時,常先有阻力;一旦開始回納,腫塊即較快消失,并常在腸袢進入腹腔時發出咕嚕聲。內容物如為大網膜,則腫塊堅韌無彈性,叩之呈濁音,回納緩慢。 難復性斜疝在臨床表現方面除脹痛稍重外。其主要特點是疝塊不能完全回納。 滑動性斜疝往往表現為較大而不能完全回納的難復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腸常與疝囊前壁發生粘連。臨床上除了腫塊不能完全回納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癥狀。滑動性疝多見于右側,左右發病率之比約為1∶6。在臨床工作中應對這一特殊類型的疝應有所認識,否則在手術修補時,滑出的盲腸或乙狀結腸可能被誤認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開。 嵌頓性疝常發生在強力勞動或排便等腹內壓驟增時,通常都是斜疝。臨床上常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并伴有明顯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腫塊不能使之回納。腫塊緊張發硬,且有明顯觸痛。嵌頓的內容物為大網膜,局部疼痛常輕輕微;如為腸袢,不但局部疼痛明顯,還可伴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惡心、嘔吐、便秘、腹脹等機械性腸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頓,自行回納的機會較小;多數病人的癥狀逐步加重,如不及時處理,終將成為絞窄性疝。腸管壁疝嵌頓時,由于局部腫塊不明顯,又不一定有腸梗阻表現,容易被忽略。 絞窄性疝的臨床癥狀多較嚴重。
2016-01-02 02: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般小兒疝在六個月之內有自愈的可能,但那是對疝比較小并且疝出的次數比較少的患兒而言的。像你家的孩子已經一歲多了,并且近段時間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最好是現在就去醫院做手術。在等到小兒四五歲這個漫長的時間中,疝會越來越大,它肯定會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所影響,并且有嵌頓的機會,一旦出現嵌頓,多數需要急診手術,不但增加小兒的痛苦,而且使手術的難度加大。
2016-01-02 01:0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鞘膜積液? 正常睪丸鞘膜囊內有少許漿液存在,有滑潤作用,能使睪丸在其中自由滑動,而囊壁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使其容量保持正常,吸收分泌功能失調而至鞘膜腔積液。其臨床重要性在于鞘膜腔內長期積液,內壓增高則可導致睪丸缺血以致睪丸發育及功能改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