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結腸癌
我昨天去醫院看病,胃不舒服,碰到一個朋友也在醫院,說他家的親戚在住院,是結腸癌,我還真不知道有這癌癥,想知道一般都有什么樣的癥狀,了解一下,也可以預防。胸悶,呼吸困難,遇油煙曾經暈倒,肺部有陰影是否是遺傳導致的??該咋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預防腸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飲食習慣,以晚餐為例: 1.晚餐不過飽 如果長期晚餐過飽,反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往往會造成胰島素β細胞負擔加重,進而衰竭,誘發糖尿病。同時晚餐過飽,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吸收,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有毒物質,加之睡眠時腸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有可能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2.晚餐不過甜 白糖經消化分解為果糖與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后分別轉變成能量與脂肪,由于運動能抑制胰島素分泌,對白糖轉換成脂肪也有抑制作用。所以攝取白糖后立即運動,就可抑制血液中中性脂肪濃度長高。而攝取白糖后立刻休息,結果則相反,久而久之會令人發胖。 3.晚餐不過葷 醫學研究發現,晚餐經常吃葷食的人比經常吃素食的人,血脂高三四倍。 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吃葷,等于火上澆油。晚餐經常攝入過多的熱量,易引起膽固醇增高,而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了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2016-01-02 15: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結腸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數年齡為45歲,約有5%患者的年齡在30歲以下。結腸癌的臨床表現隨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類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結腸癌患者在臨床上可毫無癥狀,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和病灶的不斷增大,可以產生一系列結腸癌的常見癥狀,諸如1、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和粘液;2、腹痛、腹瀉或便秘、腸梗阻;3、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和貧血;4、腹部腫塊等癥狀。
2016-01-02 12:5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結腸癌癥是有遺傳性的,預防主要是少吃油膩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要是有排便習慣的異常需要做結腸鏡檢查
2016-01-02 11: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建東 主治醫師
天津市津南區婦女兒童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二級
腫瘤科
-
(1)改進飲食習慣。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因為高脂肪、高動物類蛋白飲食一方面刺激膽汁分泌,腸道內膽汁量增加,膽汁中主要含有膽酸和膽固醇,故糞便中膽酸和膽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該類飲食可導致大腸腔內內容物(俗稱糞汁)中梭形芽孢桿菌生長活躍,該種細菌作用于膽酸和膽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飽和多環烴類物質。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作用于大腸時間長,必然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如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于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癥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及其他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并進行病理學檢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腸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預后是不良的。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3)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及早服用無毒抗癌藥物(如人參皂苷Rh2),警惕大腸癌的警號及早期癥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2016-01-02 06: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預防結腸癌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偏愛三高一低(即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少吃燒烤、油炸及高脂油膩食品,多吃粗糧、蔬菜等含纖維素多的食物。要保持大便通暢,糞便中有許多致癌物質,若長期滯留,對結腸癌的發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預防腸道疾病,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便秘、血吸蟲及腸管內息肉樣潰瘍性病變。發現大便習慣、次數、性質改變,大便表面附有血液及黏液或膿血,腹部隱痛、便意頻繁、進行性貧血、不明原因的消瘦等蛛絲馬跡應及時就診。
2016-01-02 01: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