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起什么作用,今天去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嗜酸性粒細胞起什么作用,今天去做了血常規.嗜酸性細胞百分比低于正常范圍,請問這有什么關系嗎?還有就是血常規可否檢驗得出身體潛在的疾病?用吃藥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龔峻梅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血液腫瘤科/血液病科
-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的一種。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多見于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皮膚病,血液病等。是摔下一起泡減少常見于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其臨床意義甚小。您如果沒有其他不舒服,單純嗜酸性粒細胞偏低,可不必緊張,也可再復查。
2018-11-22 14: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考慮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癥狀,可以服用阿莫西林治療試試,注意多喝水,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
2016-01-03 07: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嗜酸性粒細胞占血液白細胞總數的1-3%,在血液中停留時間較短,僅為6-8小時,進入結締組織后可存活8-12天。可通過釋放組胺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滅活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的組胺和白三烯,具有阻抑炎癥反應的作用。
2016-01-02 23: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嗜酸性粒細胞平時只占白細胞總數的3%,但在患有過敏反應及寄生蟲病時其數量明顯增加,如感染裂體吸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可達90%。這類細胞吞噬細菌能力較弱,但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的能力較強。此外,這類細胞尚能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人體內白細胞總數和種類白細胞的百分比是相對穩定的。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時白細胞為止5000~10000個。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為:中性粒細胞50~70%;嗜酸性粒細胞1~4%;嗜好堿性粒細胞0~1%;淋巴細胞20~40%;單核細胞為1~7%。機體發生炎癥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血常規是醫院中最常見的一項化驗,用于對病人身體狀況,疾病初步診斷及對治療療效的觀察。血常規一般應包括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血小板計數,但由于現代實驗室中做血常規檢查使用多參數血細胞計數儀一次測定可得到十幾項至幾十項參數,較為常見的為16-18項參數的血常規檢驗結果中英文名稱,如下所示:白細胞WBC淋巴細胞百分比LY%,LYM%,W--SCR%中間細胞百分比MO%,MONO%,W--MCR%粒細胞百分比GR%,GRAN%,W--LCR%淋巴細胞絕對值LY#,LYM#,W--SCC中間細胞絕對值MO#,MONO#,W--MCC粒細胞絕對值GR#,GRAN#,W--LCC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血小板RLT血小板壓積PC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要求]可用靜脈血、指血、耳垂血測定,推薦使用靜脈抽血。新生兒可采用足跟部位取血。無空腹要求,但建議在在早晨或上午取血最佳。具體血常規檢查中的各個化驗項目的細節可繼續閱讀本節下面的內容。[項目名稱l紅細胞計數是貧血診斷主要指標之一。機體發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礙,紅細胞破壞嚴重或紅細胞異常增生等問題時紅細胞數量都可發生變化。·[英文縮寫]RBC[參考值]男性:4.0--5.5X1012/L(400--550萬/mm3)女性:3.5--5.Oxl012/L(350--500萬/mm3)新生兒:6.0--7.0X1012/L(600--700萬/mm3)(注:mm3μl,下同)[臨床意義]1.紅細胞增多。(1)紅細胞相對增多: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所至的脫水,尿崩癥,晚期消化道腫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而使紅細胞呈現相對增高。(2)紅細胞絕對增多:為多種因素引起紅細胞數量的增加。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原生活者,新生兒生理性紅細胞數量相對增加;嚴重的慢性心肺疾病,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可使紅細胞數量病理性增加。2.紅細胞減少可分為: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過多,大量失血三種。(1)紅細胞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纖維化等各種慢性疾病導致肌體長期消耗,如惡性腫瘤,尿毒癥,肝病,風濕病,內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質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疾病,如: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葉酸或維生素Bi2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2)紅細胞破壞過多導致的紅細胞數量減少,多見于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陣發性睡眠血紅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機械性溶血性貧血等。(3)各種急慢性失血,如外傷大出血,手術大出血,產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潰瘍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可導致紅細胞數量減少。...
2016-01-02 23: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