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冬梅 副主任醫師
牡丹江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一般來說染色體異常生出健康的寶寶的幾率比較小。引起染色體異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先天性染色體的異常,臨床上沒有可行而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不建議懷孕,但是如果女性是隱性遺傳病,而男方是顯性的話,那么也有可能生出健康的寶寶。這個幾率雖然不大,臨床在懷孕中一定要嚴格做好孕期檢查,孕中期進行羊水穿刺,如果出現寶寶異常現象,應及時終止妊娠。
2018-11-25 14:5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有一定的危險性,可能會出現基因的錯誤而導致很多疾病,最好到醫院做詳細的咨詢據統計在早期的胚胎流產中,60%--80%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染色體異常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一是染色體平衡易位.醫生把人的23對染色體分成1-22號和XX或XY.在細胞遺傳學檢查中把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功能之間的染色體易位稱為平衡易位.平衡易位的一般患者本人不發生畸形和智力低下,但攜帶者既可生育正常兒,亦可生育平衡易位攜帶者,畸胎兒或死胎,其幾率各占1/4,而且是隨機的,后兩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流產.須引起重視的是,這類流產至少一半是由丈夫引起的.因為胎兒的染色體一半來自母親,另一半來自父親.所以妻子流產,丈夫也必須去做染色體檢查.這類流產一般不提倡保胎.待懷孕16-20周時,孕婦做羊水染色體檢查,若發現胎兒異常就必須引產,否則,會生育智力低下的畸形兒.二是染色體同源易位.簡單地說,同源易位就是兩條同號的染色體之間的易位.這種易位使受精后所形成的胚胎100%是異常胎兒.因為多一條染色體的胎兒能生下來的全是嚴重癡呆畸形兒:少一條染色體的胎兒,除X單體外,全是死胎,因此,染色體同源易位患者惟一的選擇不生育,以免痛苦終身.三是染色體正常.對于染色體檢查正常者尚需進一步做有關檢查.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夫妻雙方染色體正常,但胎兒也有發生染色體異常的可能,因為很多染色體異常是由于早期胚胎突變引起的.所以孕婦在未做羊水染色體檢查之前,不要盲目保胎,以免生育劣質兒.因此,習慣性流產后,應及時檢查染色體,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有一定的危險性,可能會出現基因的錯誤而導致很多疾病,最好到醫院做詳細的咨詢
2016-01-03 14: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有可能能生正常的,不過有點風險生育是減數分裂,如果你一對都不正常,就沒辦法,如果只有一條不正常,有可能的,但是要產前診斷可以讓醫生幫你挑選正常的卵子
2016-01-03 09: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這種情況就不建議再要孩子了,女性的染色體有異常,那每次懷孕都會是一樣的結果,可以用她人的卵子來進行做試管嬰兒這也是可行的。如果是男性的一方的染色體是異常的,那么是不能正常的生育的
2016-01-03 04: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袁武貞 住院醫師
威縣中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有一定概率,但不是全部.因為如果雙親一方為臂間倒位的攜帶者,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經過配對交換,理論上將形成4種配子.其中1種為正常染色體;另1種為表型正常的倒位染色體攜帶者;其余2種則為帶有部分重復或缺失的染色體,即不平衡配子.其遺傳效應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重復和缺失片段的長短和其所含基因的致死效應.即關系到子代胚胎的存活和發育是否正常,通常倒位越短,則重復和缺失的部分越長,配子和合子正常發育的可能性越小,臨床表現為婚后不孕不育,早期流產,死胚及死產的比例則越高,而娩出畸形兒的可能性越小;若倒位片段越長,則重復和缺失的部分越短,其配子和合子正常發育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娩出先天畸形胎兒的風險率越大.綜上所述,從我們的觀察結果看,染色體臂間倒位可以是一種多態或病態,其臨床效應可以發生在次縊痕或以外區間的倒位,當個體受到不良刺激時,會給細胞分裂帶來直接影響,造成同源染色體配對難,從而影響細胞分裂導致胚胎發育障礙,出現流產,死胎,死產,不孕,生畸形兒和智力低下等臨床表現,符合一般染色體臂間倒位的遺傳效應
2016-01-03 02: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是組成細胞核的基本物質,是基因的載體。染色體異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也稱染色體發育不全(chromosome dysgenesis)。美籍華人蔣有興(1956)查明人類染色體為46條,Caspersson等(1970)首次發表人類染色體顯帶照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