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急
我媽媽腳背腳心都長了紅色丘疹,媽媽懷疑是紅斑狼瘡,做了化驗:大生化正常,血沉和血常規也正常,C3,C4也正常,就是狼瘡細胞的診斷還沒有出來,我現在很著急,問一下醫生您說根據目前的這個化驗結果我媽媽得紅斑狼瘡的可能性大么?謝謝醫生了!補充問題1:(2010-06-2620:39:38)醫生,不好意思,剛剛忘記說,腳背腳心長的紅色丘疹媽媽說看起來是環狀,有部分沒有閉合,不癢,最近顏色淡了。媽媽以前有蕁麻疹,而且對紫外線過敏,04年得了過敏性紫癜后來控制住了,基本再沒有復發,前段時間照顧奶奶爺爺可能有點勞累,發現腳上長了紅色丘疹。說長的不像紫癜那種樣子。請醫生根據這些細節加化驗結果幫忙看紅斑狼瘡的可能性是否大!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一.治療急性活動期應臥床休息。慢性期或病情已穩定者可適當參加工作,精神和心理治療很重要。病人應定期隨訪,避免誘發因素和刺激,避免皮膚直接暴露于陽光。生育期婦女應嚴格避孕。 二、西醫治療 (一)非甾體類抗炎藥:這些藥能抑制前腺素合成,可做為發熱、關節痛、肌痛的對癥治療。如消炎痛對SLE的發熱、胸膜、心包病變有良好效果。由于這類藥物影響腎血流量,合并腎炎時慎用。 (二)抗瘧藥:氯喹口服后主要聚集于皮膚,能抑制DNA與抗DNA抗體的結合,對皮疹,光敏感和關節癥狀有一定療效,磷酸氯喹250-500mg/d,長期服用因在體內積蓄,可引起視網膜退行性變。早期停藥可復發,應定期檢查眼底。 (三)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本病的主要藥物,適用于急性或暴發性病例,或者主要臟器如心、腦、肺、腎、漿膜受累時,發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血小板減少作出血傾向時,也應用糖皮質激素。 用法有兩種,一是小劑量,如0.5mg/kg/d,甚至再取其半量即可使病情緩解。二是大劑量,開始時即用10-15mg/d維持。減量中出現病情反跳,則應用減量前的劑量再加5mg予以維持。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可應用于暴發性或頑固性狼瘡腎炎和有中樞神系統病變時,1000mg/d靜脈滴注,3日后減半,而后再用強的松維持。其些病例可取得良好療效,其副作用如高血壓,易感染等應予以重視。 (四)免疫抑制劑:主要先用于激素減量后病情復發或激素有效但需用量過大出現嚴重副作用,以及狼瘡腎炎,狼瘡腦病等癥難以單用激素控制的病例。如環磷酰胺.15-2.5mg/kg/d,靜脈注射或口服,或200mg隔日使用。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性腺萎縮、致畸形、出血性膀胱炎、脫發等。應當注意的是,細胞毒藥物并不能代替激素。 (五)其他藥物:如左旋咪唑,可增強低于正常的免疫反應,可能對SLE患者合并感染有幫助。用法是50mg/d,連用三天,休息11天。副作用是胃納減退,白細胞減少。 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是近年大量用于治療重癥再障的免疫抑制劑,具有較高活力的T淋巴細胞毒性和抑制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的功能,一些醫院用于治療活動性SLE,取得滿意療效。用法是20-30mg/kg/d,稀釋于250-500ml生理鹽水,緩慢靜脈滴注,連用5-7天,副作用是皮疹、發熱、全身關節酸痛、血小板一過性減少和血清病。若同時加用激素可使之減輕。 (六)血漿交換療法:通過去除病人血漿,達到去除血漿中所含免疫復合物、自身抗體等,后輸入正常血漿。效果顯著,但難持久,且價格昂貴,適用于急重型病例。 三、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紅斑狼瘡的方法有多種,其中有藥物療法及其它療法。藥物療法就是平時大家常用的中藥,其它療法包括針灸、按摩、局部封閉、理療等,這些療法大多是針對紅斑狼瘡的某一癥狀采用的對癥療法。 口服中藥治療紅斑狼瘡又有中醫辨證論治法,一病一方用藥法,單方驗方治療法及中成藥治療等。其中辨證論治方法照顧面廣,靈活性大,又有求因治療的特點,是值得采取的治療措施之一,但因系統性紅斑狼瘡損害廣泛,癥狀復雜多變,臨床上每個醫生對本病的認識不盡一致,因此各醫家在辨證分型及選方用藥上見解不一,根據全國多數醫家總結出的各種臨床辨證施治類型,綜合各家的見解及臨床經驗,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紅蝴蝶斑辨證標準,辨證分為六個癥型,分別為熱毒熾盛型、陰虛內熱型、肝腎陰虛型、邪熱傷肝型、脾腎陰虛型及風濕熱痹型,大致包括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急性活動期,穩定期及臟器損傷的一些情況,根據各癥型的臨床表現,分別選用不同的治療方劑及藥物。一病一方用藥法則是根據紅斑狼瘡病的變化規律,抓住本病的主要病機,針對病機設定治療方劑,以一方統治,其中有的用滋陰補腎法,有的用活血化瘀法,有的用解毒清熱法,有的用祛風除痹法等。在分型施治及一病一方用藥中使用最多的傳統成方有清熱地黃湯、六味地黃湯、補中益氣湯、濟生腎氣丸、生脈飲、歸脾湯、牛黃清心丸、四物湯、右歸丸、左歸丸等。應用更多的則是每個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創制的自擬方劑,在這些方劑中常用的藥物有何首烏、生地、元參、山萸肉、枸杞子、黃精、麥冬、百部、女貞子、旱蓮草、太子參、人參、黃芪、茯苓、山藥、白術、黨參、黃連、黃芩、銀花、連翹、石膏、知母、羚羊角、水牛角、當歸、紫草、赤芍、丹參、梔子、柴胡、地骨皮、蜈蚣、杜仲、川斷、附子、肉桂、桂枝、青蒿、丹皮、甘草、澤瀉、豬苓等。常用的單方則有雷公藤及其制劑。其中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糖漿、三藤飲等;昆明山海棠用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盤狀紅斑狼瘡,在20世紀70~80年代曾有藥廠生產其片劑,每片含生藥50mg;青蒿及其制劑,對盤狀紅斑狼瘡有一定療效,其中制劑有青蒿丸、青蒿浸膏片等均為口服,而青蒿素則為注射劑,90年代應用已減少;另外有一些制劑如復方金蕎片、三蛇糖漿、五倍子和蜜陀僧散,紅花制劑、丹參制劑、大黃制劑等也在臨床應用。 除口服中藥湯劑及應用成藥外,尚有針灸療法,耳針療法、穴位封閉法、挑治法及食療、體療等不同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方法都可以做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過程中的輔助療法。 綜上所述,中醫中藥治療紅斑狼瘡的方法有多種,在臨床應用中要根據患者出現的不同癥狀,分別選用一種或數種治療方法。 四、瑤醫治療: 紅斑狼瘡(LE)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瑤醫把紅斑狼瘡這種紅斑形狀象彩蝶、來病極兇險、死亡率極高的病稱為“蝴蝶瘟”。把它歸屬于瘟和毒的惡病范疇。現代醫學把紅斑狼瘡分為盤狀性紅斑狼瘡(DLE)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前者主要以皮疹癥狀為突出,后者除皮疹外,還造成多臟器損害,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有發熱、紅斑、皮疹、脫發、血管炎、關節炎、胸膜炎、心包炎、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心、肝、腎、肺、神經系統的損害。發病人群女性高于男性,比例為9:1。 目前認為紅斑狼瘡的發病,以遺傳為基礎,以免疫失調為核心,以內外環境變化為誘因。對于紅斑狼瘡治療,現代醫學主張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纖溶等藥物,對癥支持療法、血漿交換療法、環磷酰胺沖擊化療等方法,各種藥物和療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均不理想,所以紅斑狼瘡是全球醫療界公認的“三大頑癥”之一。 瑤醫對紅斑狼瘡有獨道的見解,稱之為“蝴蝶瘟”,因其損害眾多器官組織,所以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多變。既是屬于“瘟、毒”的惡病,它的核心病機應為:毒、瘀、熱,為毒、熱邪深陷,彌漫全身,瘀阻不出所致。既然病機相對穩定,那么治療原則相對就很規范:以泄毒祛瘀,涼血消斑為治療總法,不管臨床怎么變化紅斑狼瘡病沒變,它就是紅斑狼瘡病引起的一系列癥狀,所以采取既有規范性,又有靈活性,內用外用相結合的治療原則。提出了紅斑狼瘡治療體會:(1)癥候雖繁雜,病機則穩定。紅斑狼瘡因其損害眾多器官組織,所以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多變。盡管其臨床表現千差萬別,但是其病理機制是穩定的,不同的臨床表現只是同一病理機制作用于不同的組織器官,進而導致不同組織器官產生不同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變造成的。這一疾病本質古人是不了解的,所以才使診斷辨證完全隨臨床表現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辨證診斷認識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其局限性也是存在的。因為把一個統一的疾病分為互相缺少緊密聯系的證候類型,難免有過分追逐表面現象,使診斷偏離疾病本質的弊端。筆者早年也曾按常規辨證施以不同方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來以家傳瑤醫藥驗方,瑤寶狼瘡平1號方為不變基礎方,制成膠囊劑。在此基礎上隨證加減變化配以靈活性的飲液,如此才收到了較理想滿意的效果。根據實驗經驗,筆者悟出:為有效指導治療,診斷認識必須把握穩定病機,兼顧多變癥狀。根據經驗方藥作用性能,可以初步認為,多變的是各種寒熱虛實癥狀,不變的是毒邪和血瘀病機。臨證時謹守病機,旁及癥狀去遣方用藥才能收到實效。(2)治證宜靈活,治病需規范。就紅斑狼瘡而言,它的證候有多種類型,按辨證論治原則要求,需處以不同的治法和方藥。實踐證明,不同的疾病雖然可出現同種證候類型,但是同一種方藥對不同疾病的同一證候類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紅斑狼瘡的證候表現是受紅斑狼瘡的病因病理支配的,不能改變這種病因病理的方藥,不論其如何對證合理,也不會有理想效果。這說明“病”比“證”更為根本,也更為重要。這并未否定辨證論治原則,只是指出了它的局限性。我贊成近年來倡導的辨證與辨病結合的主張,進而體悟到還要治證和治病相結合,再進而主張以治病為本、為主,以治證為標、為輔。對紅斑狼瘡而言,自身免疫損害這一病理是穩定的,所以針對這一穩定病理環節的治法方藥就應該規范。而其臨床證候表現多變,針對證候變化的治法方藥可以相對靈活。根據這一思路,臨床總以解毒祛瘀為不變的治法,針對證候變化的治療法則隨時調整,或兼以清熱,或兼以祛風、滋陰、通痹、利水等等。(3)主藥需定位,配藥需變通。瑤醫治病十分強調理、法、方、藥的統一和協調,關于紅斑狼瘡的治療,筆者認為其證候雖繁雜,病機卻是穩定的。在治療原則上,治證雖然靈活,治病卻要規范。在這種理法認識和論證基礎上,相對應的遣方用藥就必然有與之相應的處理準則。多年臨床實踐使我確信,治療紅斑狼瘡,其用藥處方不可以隨證候差別變化而隨意靈活。既然病機穩定,治療又以治病為本為主,處方用藥也就需要相對的穩定性和規范性。在實際用藥過程中,我多年一直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即針對不變病機的藥物為君臣藥,這部分藥物均具有較強的解毒祛瘀功能。這部分藥物不論任何證候類型的紅斑狼瘡,都必須不變地應用,以直指毒邪血瘀這一核心病機。而兼顧證候表現的藥物則可以隨證候不同而有所變化。 本病病情纏綿,多見于年輕女性,常有光敏感,血液中有很多自身抗體等為本病特征。有研究顯示SLE的患病率在10~100/10萬人,而SLE患者親族中患病率可達到0.4%~5%。女性明顯多于男性(約7~10∶1)。 發病年齡多在青壯年,20~40歲的發病者占病人總人數的47.5%,平均發病年齡27~29歲。性別比例與年齡明顯相關,老年人、幼兒的女性與男性比例較低,為2.3∶1。黑人比白人的患病率高。 近10年來,由于免疫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早期、輕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診斷水平明顯提高,暴發型并迅速死亡的病例已很少見,多數病人的病情呈慢性過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時間的完全的自行緩解,有些病人呈一過性發作,經過數月的短暫病程后可完全恢復。 特別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療法的結合,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合理應用,中醫藥的積極而有效的作用,本病合并癥常能得到及時而正確的處理,使本病的預后有了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較明顯的提高。紅斑狼瘡死亡率或存活率的高低與當地人群的經濟及醫療水平有關,目前我國紅斑狼瘡的10年存活率可達到84%以上,達國際先進水平。 疾病與世界萬物一樣都是分門別類、各有歸屬的,每個病都有各自的系統歸屬,例如"糖尿病"是新陳代謝類疾病;"胃炎"是消化系統疾病;那么紅斑狼瘡(LE)歸為哪一類疾病呢?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20世紀初談起。當時美國有一位病理學家,名字叫克萊姆普爾(Klemperer),他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基本病理變化是人體膠原組織的類纖維蛋白變性,到1942年他把具有這種特征的疾病(包括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多動脈炎、系統性硬皮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加以綜合,稱之為"彌漫性膠原病"。事物是在不斷的發展的,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克萊姆普爾的所謂膠原病僅是病理組織學上的概念。到1969年,日本醫學家大高裕等認為這一類疾病的結締組織均具有粘液樣水腫,纖維蛋白變性及壞死性血管炎等相同的基本病變,因此又把這一類病,稱為"結締組織病"。
2016-01-03 17: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種情況紅斑狼瘡的可能性不大。
2016-01-03 16: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