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門膽管癌采取什么方法治療比較好?
BR全身及眼底從10月20日左右開始發(fā)黃至今,在醫(yī)院作了CT后說是左肝萎縮,膽管堵塞,說是肝癌,請問采取那種方法治療比較好?本次發(fā)病及持續(xù)的時間:從發(fā)現到現在將近10天了目前一般情況:病人全身及眼底發(fā)黃,沒有食欲,吃飯嘔吐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周榮偉 主任醫(y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
三級甲等
腫瘤科
-
患者經過檢查存在肝門膽管癌疾病,該疾病則是屬于惡性腫瘤的情況,則是可以出現黃疸的癥狀,對于患者則是可以采取減黃手術治療,例如U型管引流或采取經片肝內膽管穿刺外引流的,其次的話則是需要采取藥物對癥處理,必要時可以給以患者放置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鼻飼營養(yǎng)的。
2018-08-30 17: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yī)師
淮北口腔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這樣的情況建議手術加放化療治療,效果會好些
2016-01-04 19: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全身化療毒性反應大,療效差,沒有太大價值.可以考慮動脈插管栓塞化療和肝動脈選擇接扎,也可以門脈插管化療.肝門或遠端膽管侵犯的梗阻黃疸應該積極引流,減輕痛苦。同時配合中藥的治療的,或者化療配合中藥的治療也可以降低黃疸得一些癥狀,可以服用含量在16%以上的人參皂苷Rh2(護命素)也能緩解膽囊癌患者的飽脹無食欲等一些癥狀,配合化療還能減輕痛苦,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G6
2016-01-04 18: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位于肝門部膽管的腫瘤,于1954年經Browns完成第一例手術切除,到1965年美國耶魯大學的Klastkin對13例手術的結果作了詳細的總結,并指出這種腫瘤局限而少遠處轉移;纖維組織多而易被疏漏,診斷和鑒別診斷要求高;手術常由于局部浸潤,而切除的機會少;姑息性切除或引流可有效地延長病人的生命。這些最初的認識至今仍符合實際,但已經并正在不斷地深化和積累。治療肝門膽管癌的技術困難在于:肝門的重要組成是“立交”式結構;它對肝臟和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的主要損害源于肝管的梗阻;引起肝門部膽管癌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常是在梗阻背景下的嵌閉性的膽道感染;外科治療難以達到病理性根治是基于它的生物學行為,譬如易于侵犯神經!纖維脂肪組織、淋巴組織、肝臟等膽管周圍的結構或在肝管粘膜下經淋巴道的節(jié)段性浸潤;而更常由于首診的粗疏和延誤使得對它的早期確診十分稀少,導致治療的被動;為了切除或“根治”,往往需要借助于不同方式甚至是擴大的肝切除乃至并用胰十二指腸切除技術,病人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和負擔;如此等等都從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影響和削弱著肝門膽管癌外科治療的轉歸和預后。因而,肝門膽管癌是高位膽管阻塞性病變中的又一個熱點,更是一個難點。對肝門膽管癌報道的增多是由于臨床上認識、警惕性的提高和影像學診斷手段的進步??v觀1990年中華醫(yī)學會膽道外科學組肝外膽道癌826例,其中肝門膽管癌(上段癌)為482例,占58.1%,1991年、1995年、1997年第5屆、第6屆、第7屆全國膽道外科學術會議的報告分別為668例、481例、475例。說明已經有了不斷地積累。但對肝門膽管癌切除率、手術死亡率、并發(fā)癥率、1、3、5年生存率等的報告由于種種原因加上沒有一個規(guī)范的標準因而差異很大。如何按照發(fā)病及診斷早晚、臨床病理的分型、分期、淋巴結轉移和周圍浸潤的范圍來規(guī)范臨床診斷并制定適應證的選擇和相應實用的外科治療方案,以增加各組報告的可比性,更好反映實際工作的進步,推動以外科治療為中心的綜合治療的發(fā)展,到目前已呈現出迫切的需要。手術切除的擴大化是當前的趨向。包括聯(lián)合肝葉、半肝、肝外膽管、胰頭十二指腸切除乃至腹主動脈以右的后腹膜及軟組織的清掃這樣不同范圍的“根治性”切除術的后果和生存率狀況還有待于艱苦的工作和一段時間的積累。同種異基因肝移植的指征和應用,更需要理論上的準備和技術上的成熟。一個簡單而又明白的事實是腫瘤切除或姑息性地解除膽管阻塞的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時空緩解肝臟的負擔和改善病人的生存狀態(tài)"足見解除梗阻在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這一基本問題上的意義。因而,對外科治療應持積極的態(tài)度,而對具體手術方式的決定又應該從實際病情出發(fā),謹慎從事。聯(lián)系我國有關肝門膽管癌臨床診療的一些情況和面對的實際問題,就有關問題提出討論:1.努力做到及早發(fā)現!及早檢查,早期診斷是全面提高治療效果的根本出路隨著社區(qū)醫(yī)療的擴展,定期體格檢查的落實,有可能早期發(fā)現某些高危對象;結合多項實驗室檢測包括基因診斷,加上多科室協(xié)作,力防疏漏、誤診;梗阻性黃疸并不一定是早期表現,應抓緊有關影像學手段(尤其MRCP!PET)的掃察,進一步確定病變的定位診斷,使治療性外科措施早期得以施行,扭轉被動局面"而對實際病變的判斷及各種手術方式的選擇,強調把術前檢查同手術的全面探查結合起來,綜合分析,作出正確的決策。2.要重視圍手術期治療術前準備除了重視體能消耗和水鹽、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支持、補充以外,對較長時間,深重黃疸尤其是可能采用大范圍肝、膽、胰切除手術的病人,術前對肝功能的評估并結合具體對象作出分析十分重要,以增加主動性,減少盲目性。有時手術探查,局部情況尚可切除的,而全身情況和肝臟儲備狀態(tài)可能是難以承受的,即應放棄切除的努力。反之,有時局部條件似難以處理的病灶,但在術前有充分準備的病人,復雜的大手術仍可以平穩(wěn)渡過。可見,充分有效的術前準備是保證手術實施的安全和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手術死亡率的前提。常用和主要的指標包括:肝臟的基本功能狀態(tài):總膽紅質在256μmol/L以上;血清白蛋白在35g/L以下;清瘦!營養(yǎng)不良;凝血酶原活動度低于60%,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大于6秒,且注射維生素K一周后仍難以糾正等都是肝功不良的硬指標,此時不宜合并施行肝手術,尤其禁忌半肝以上的肝或胰切除手術"病程長的病例,尤應慎重。吲哚氰綠廓清試驗(ICGR)沿用已久,依然實用。這種染料肝細胞攝取后經膽汁排泄"既不與肝細胞結合,又不參與肝腸循環(huán),無毒,在高膽紅素血癥時亦可應用。一次注入ICG0.5mg/kg體重,10-15分鐘后測血中潴留率,應低于10%。正常人每分鐘清除率為14%~28%。應用CT測出全肝體積!擬切除肝體積,計算出保留肝的體積,特別適用于對擬行擴大的肝門膽管癌根治性切除。以上是術前肝功能評估的基本內容,十分重要,應予重視。3.術前減黃、引流的爭論不主張減黃、引流:(1)減黃術后病死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未降低;(2)術前經內鏡鼻膽管引流(ENBD)難以成功;(3)術前經皮肝穿刺膽道外引流(PTECD)并發(fā)癥尤其嵌閉性膽道感染的威脅大。主張減黃、引流:(1)擴大根治性切除術需良好的術前準備、減黃很必要;(2)術前減壓3周,比1周、2周都好;(3)內皮系統(tǒng)功能和凝血能力有顯著改善;(4)在細胞水平如前列腺素類代謝都有利于緩解肝損害;(5)有利于大塊肝切除的安全性。并指出不減壓的理由是欠說服力的,因為他們的資料中均未包含施行大的或確定性的肝臟手術。這種爭論是有益的"國內對總膽紅素高于256Lmol/L的病例在擬行大的根治術或大塊肝切除術前的減黃、引流,多數亦認為是有益和必要的。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術前PTCD的大組減黃病例的并發(fā)癥很低,而對大手術后是有益的。縱觀根治性或擴大根治手術增多的發(fā)展趨勢,須增強診療措施:(1)可靠的定位診斷資料;(2)可靠的全身和肝功能狀態(tài)的評估;(3)黃疸時間在1個月以內,肝功能好,不擬大塊肝切除者,術前可不行減黃!引流;(4)黃疸重、時間長(1個月以上),肝功不良,需作大手術處理,應先行減黃、引流術;而且,雖減黃引流有效,但各方面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對擬行大手術的決擇也應慎重;(5)國外,在減黃成功的同時,有人用病側門靜脈干的介入性栓塞術,以促使病側肝萎縮和健側肝的增生,既利于手術,又利于減少術后肝代償不良的并發(fā)癥,可作借鑒。這些都希望在實踐中總結和成熟。4.手術決擇的規(guī)范化這是一個不斷總結,提高的過程,而且需要在學術上,技術上的科學規(guī)范,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手術死亡率,并與術后的綜合治療結合起來,提高臨床治療的科學性,主動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一個專題規(guī)范和大面積的調查!登記是可行的,在此基礎上的論證與規(guī)范也是必要的。
2016-01-04 12: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你可能對下面的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