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體位性低血壓
患者女,19歲,此前身體一直較為良好。早上起床時,或者坐著到站起來眼前會黑一會,即使起來的不是突然也會,但是血壓測量數值并不是低血壓。而且在洗澡后或者比較疲勞時會嘔吐。并經常伴隨頭暈無力,惡心嘔吐。月經期間癥狀會明顯。并且在變換居住地后,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頸椎偶有不適但并未有強烈表現。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建武 主治醫師
鶴壁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內科
-
你好,根據您的描述,您確實是有低血壓或是低血糖的表現。低血壓要到心臟內科去看,醫生一般會讓您量量血壓,必要時測個心電圖,問一下癥狀,就可以確診,糖尿病要到內分泌可看,看的時候最好是上午,一定要空腹,醫生會給您測一個空腹的血糖值,就可以確診。這兩種病的確診主要看的是測量指標,一般的醫院和醫生都能看。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一定的幫助。祝你健康,希望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2019-04-02 19:55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這些運動會誘發體位性低血壓的,但是不是任何人都有體位性低血壓,沒有體位性低血壓的人做這些體位迅速改變的動作不會有不適感或者比較輕微的不適,這與鍛煉身體沒有直接的聯系,還是能夠起到鍛煉作用的.如果是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做這些運動時候應該小心,應該盡量避免體位改變迅速的動作.體位性低血壓是有一定的診斷標準的,可以到醫院去檢查確定的.
2016-01-05 07:2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血管迷走性暈厥與體位性暈厥的區別:前者發生在站立位或有沒有任何的誘因情況下產生,后者的發生與各種日常活動有關,如排尿、排便、咳嗽和吞咽,血管迷走性暈厥與小兒的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有關,臨床上除了有明顯的循環系統的表現外,還有一系列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癥狀。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發病機制:正常人站立的時候,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集聚下肢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動脈壓下降,血壓的下降刺激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和頸動脈竇,通過吞咽、迷走神經傳至腦干的血管運動中樞,反射性的使末梢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回心血量增多,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加,有血管迷走性暈厥的兒童由于影響血管的收縮的介質分泌平衡,從而使血管的反射失調,靜脈系統的收縮反射不充分,致使直立時下肢和腹部的器官血液瘀集,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引起大腦供血減少,產生一系列的癥狀。本病為自主神經紊亂性疾病,隨著兒童的發育,許多癥狀到青春發育期會逐漸消失。般可用治療:第一,心理治療,告訴家長和患兒此病隨身體發育的完善癥.狀會逐漸消失;要消除其恐懼心理,醫務人員對病人的癥狀和檢查結果應給予滿意的解釋,盡量減輕患兒的焦慮和擔憂,第二,體育鍛煉,積極適當的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學游泳,體質增加,直立調節障礙癥狀就消失,另外家長可用干布或冷水毛巾擦拭肢體直至皮膚發紅,每日1—2次,以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第三,藥物輔助治療:(1)以循環系統癥狀為主(直立時眼前發黑、眩暈)可用升壓藥(麻黃素),(2)以植物神經失調為主者(頭痛、腹痛明顯者)可用交感神經的阻斷藥麥角胺。有心悸為主者可用心得安。(3)有神經過敏者可用安定藥,倦怠明顯者可用維生素B1、谷維素。
2016-01-04 21: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體位性低血壓就是站立時血壓低,別的體位血壓正常,體位性低血壓往往與體質比較瘦弱有關,這種情況除了自己注意鍛煉增強體質,也可以用中成藥生脈飲改善。
2016-01-04 19: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朋友;低血壓如何預防,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及足夠的睡眠.所以低血壓的患者,應過規律的生活.低血壓患者入浴時,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暈倒,泡溫泉也盡量縮短時間.對血管擴張劑,鎮靜降壓藥等慎用.建議你最好積極口服生脈飲治療為好,祝你健康歡迎再來咨詢
2016-01-04 16: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診斷:血管迷走性暈厥與體位性暈厥的區別:前者發生在站立位或有沒有任何的誘因情況下產生,后者的發生與各種日常活動有關,如排尿、排便、咳嗽和吞咽,血管迷走性暈厥與小兒的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有關,臨床上除了有明顯的循環系統的表現外,還有一系列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癥狀。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發病機制:正常人站立的時候,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集聚下肢靜脈,使回心血量減少,動脈壓下降,血壓的下降刺激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和頸動脈竇,通過吞咽、迷走神經傳至腦干的血管運動中樞,反射性的使末梢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回心血量增多,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加,有血管迷走性暈厥的兒童由于影響血管的收縮的介質分泌平衡,從而使血管的反射失調,靜脈系統的收縮反射不充分,致使直立時下肢和腹部的器官血液瘀集,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引起大腦供血減少,產生一系列的癥狀。本病為自主神經紊亂性疾病,隨著兒童的發育,許多癥狀到青春發育期會逐漸消失。般可用治療:第一,心理治療,告訴家長和患兒此病隨身體發育的完善癥.狀會逐漸消失;要消除其恐懼心理,醫務人員對病人的癥狀和檢查結果應給予滿意的解釋,盡量減輕患兒的焦慮和擔憂,第二,體育鍛煉,積極適當的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學游泳,體質增加,直立調節障礙癥狀就消失,另外家長可用干布或冷水毛巾擦拭肢體直至皮膚發紅,每日1—2次,以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第三,藥物輔助治療:(1)以循環系統癥狀為主(直立時眼前發黑、眩暈)可用升壓藥(麻黃素),(2)以植物神經失調為主者(頭痛、腹痛明顯者)可用交感神經的阻斷藥麥角胺。有心悸為主者可用心得安。(3)有神經過敏者可用安定藥,倦怠明顯者可用維生素B1、谷維素。
2016-01-04 12: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