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女孩得了強脊柱性脊椎炎。怎么治
我妹妹今年17歲。她最近覺得腰部僵硬,酸痛,尤其在夜間和清晨最為明顯。特別在久坐以后更加明顯,起來活動活動就緩解一些。去醫院檢查以后,醫生說她得了強直性脊柱炎。說這種病以后會越來越嚴重,她聽了很緊張。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對于孩子這樣的情況,考慮有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確診,骶髂關節炎是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根據之一,正常的骶髂關節幾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比脊柱的X線改變更早,這有利于早期診斷.因此,建議做骶髂關節的檢查。強直性脊柱炎非常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性,本病在任何一個時期得到有效的治療,患者都能很好的生活,但是越早治療關節功能保留的越好,越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從患者目前的情形看,此病處于活動期,需要正規綜合性的治療。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要從病情、病因、病理、心理、辯證五個方面進行精細化多維診斷,再按“三元論”治療原則,從整體平衡治療、局部修復治療、病灶靶向治療的要求出發,通過內服中藥治療、外用中藥治療、體液循環治療、物理設備理療、中醫手法治療、心理疏導治療、運動康復治療等方面的綜合運用,可以達到早期治療后基本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到了中晚期脊柱骨橋形成,通過治療只能達到疼痛癥狀消失,骨骼變形停止,病情不發展的程度。
2016-01-05 04: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HLA-B27陽性并不一定就是強直性脊柱炎,但是強制性脊柱炎的家族遺傳可能性比較大,結合你的家族史,還是應該進一步做一下脊柱的CT檢查為好。建議脊柱CT或者磁共振的檢查看看脊柱的病變情況,另外雙下肢浮腫的厲害的話考慮已經有腎損害的可能,應該全面檢查一下腎臟方面的疾患,做一下小便常規,看尿里蛋白的情況的,有蛋白的話必要時還是要檢查24小時的蛋白定量和GFR值。盡快檢查腎臟,以明確浮腫的原因。
2016-01-04 18: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對于強脊的治療,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是激光針刀,它的原理是:1、鎮痛作用2、消除無菌性炎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組織水腫。3、松解粘連組織對神經和血管的壓迫,解除機體的功能障礙,恢復原有功能。4、調節動靜態平衡,改變攣縮、硬化、鈣化的肌肉、韌帶引起的組織器官失衡。5、提高局部的免疫功能,軟化瘢痕。
2016-01-04 14: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侯世杰 住院醫師
大名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從患者的描述來看:考慮為強直性脊柱炎。該病好發于16-30歲的青壯年,男性占90%,有明顯的家族史。早期病人感到兩側骶髂關節以及下腰部疼痛,像臀部和大腿放射,腰部僵硬不能久坐,活動時候加劇,休息后緩解。以后疼痛逐漸向上發展,累及胸椎和肋椎關節,胸部擴張活動都會受限,導致肺活量下降。目前這種疾病只能控制,還不能徹底治愈,治療的目的是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要鼓勵患者多平臥,適當牽引,防止駝背。
2016-01-04 14: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應該注意一是少用西藥,西藥多是含有激素的止痛藥,副作用較大;二是不要把治療的希望寄托在理療(按摩、針灸、推拿等)上,這些方法是暫時的緩解疼痛;三是不要采取手術,無論采取哪種手術方式,都有可能導致感染或者其他癥狀。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非常有效的獨到治療方法,建議你采用傳統中藥穿山龍、血丹花、血竭、乳香、沒藥、生地、川西歸尾、川西紅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干、穿山甲、威靈仙、杜仲、補骨脂、菟絲子、杞子、熟地、狗脊、鎖陽、和尚頭、羊藿葉、骨碎補、制川烏、制附子、香附、郁金、正晉芪、鹿含草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愈后不復發。希望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16-01-04 12:2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可造成人體畸形及殘疾。本病多見于15~40歲青壯年,發病高峰年齡為20歲左右,45歲以上發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男女比約為5:1。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