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好,我妹妹已經12歲拉,因為幼時...
醫生,你好,我妹妹已經12歲拉,因為幼時患病導致智力有問題,語言也說不清楚,吃東西還不知道飽足,注意力也集中不了,還很好動,記憶力也不好,什么都記不住。我想問一下,有什么藥物和方法可以治療嗎?謝謝。目前一般情況:智力有問題和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良好的藥物治療記錄治療多動癥的常用藥包括甲強龍氫氯化物(利他林),以及右旋安非他命硫酸鹽。至于這些藥物在減輕多動癥癥狀方面的具體療效還無法確定,但研究者相信它們可以調節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減少沖動。當然這些藥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包括缺少食欲、暫時性的身高增長緩慢、痙攣以及睡眠問題等。但專家還是認為好處要遠遠超過該藥帶來的副作用。在結合藥物和治療的孩子中,68%被認為恢復正常;只單純服用藥物的孩子中這個數值達到56%;而只進行治療和醫師護理的孩子,恢復率分別為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6、治療是必要的很多心理學家都認為單純的藥物并不能完全根除孩子的問題,相應的治療是必要的。通過治療幫助孩子解決不善于結交朋友的問題、缺乏自信心的問題,還可以加強孩子的組織能力。由于多動癥往往會影響到整個家庭,所以最好讓多動癥孩子和他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一起配合治療。7、多動癥也許會伴隨孩子一生醫生通常會認為隨著孩子長大,注意力分散的現象會隨之消失,但事實上多動癥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孩童時代。最近研究發現,多動癥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有40-80%的人仍然存在各種不同癥狀,還有50%的人會持續發展到成人時期。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癥狀也有不同的變化。20歲的人可能不會再坐立不安,但仍舊不能聚精會神堅持聽完一堂課或完成一份冗長的案頭工作。總的說來,外在表現出的極度活躍的情況好像消失了(或者演化為其他大眾化的行為如鍛煉身體或運動等),代替它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愈來愈嚴重的粗心大意。而內在的遺傳現象還存在。一項最近的調查發現家有多動癥孩子的父母出現類似情況的幾率要比沒有的高出24倍之多。TIPS:如何幫助“好動”的孩子1、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著眼孩子喜歡的東西,和他一起游戲,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使他的注意時間加長。比如當孩子喜歡畫畫時,你應該給他充足的空間,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畫。2、充實孩子的生活內容。爸爸媽媽盡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讓他有機會宣泄過剩的精力。比如讓他參加適當運動,如平衡木、跳床等。3、避免含鉛食物。鉛中毒是引發多動癥得原因之一,不給孩子吃鉛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給孩子用鋁制器皿。4、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減少壓力。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肯定,讓他學會堅持。不要因為他不會數數、不會彈琴就把他說成“笨小孩”,不給孩子壓力,讓他輕松成長。5、不孩子面前吵架。父母關系不好也是引發多動癥得原因之一,要給孩子一個好榜樣,教給他沖動和吵鬧不是解決問題得方法。據兒科診療中心專家介紹說,目前多動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及飲食療法等。其中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利他林等,是最為傳統、應用最多、最廣泛的治療手段,在治療上它較為有效,能提高注意力。但是利他林的缺點是,它無法根治這種疾病,只能長期服用,副作用主要是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兒科診療中心專家首推中藥結合推拿為主的治療,無副作用,見效快,穩定不易復發。中藥結合推拿治療小兒多動癥從中醫角度上分析,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即小兒臟腑器官及體格發育尚未成熟,功能還不完善,與成人相比較,是處于臟腑未壯,精氣未充,經脈未盛,氣血不足,神氣怯弱的狀態。另一方面,由于小兒臟腑的形態結構及功能均未成熟,必然向著成熟完善的方面發展,即顯示出生機旺盛、迅速生長發育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理論。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觀察發現,本病以腎陰不足肝陽偏旺型;心脾氣虛型;濕熱內蘊痰火擾心型最為多見,治療上強調調整陰陽平衡為原則,以滋腎為本,并將平肝、清心、健脾、安神益智、祛痰化瘀等貫穿其中,以此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該法以中藥結合推拿為主,配合教育及心理行為矯治綜合治療,在中藥的運用上區別于以往的口服,改用了直腸滴入的方法,其優勢表現在:1、效果更顯著,直腸滴入的藥效是口服的兩倍以上。2、療程更短,通常1~2周便可見效。3、除去了兒童怕吃“苦”的煩惱。4、避免西藥的一些副作用,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5、結合中醫推拿,與藥物協同增進療效。6、聯合心理治療,讓孩子更快適應周圍環境及克服心理衛生問題。7、治療多動癥的同時還能增進食欲,增強體質,改善睡眠等,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兒童時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若患兒在學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厭學、逃學、成績下降;長大后也因基礎知識的貧乏,難以學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就業困難,而影響終生。兒科診療中心專家在治療多動癥上有著獨到見解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希望通過治療讓每個多動癥孩子健康成長
2016-01-06 06: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