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麗琴 主任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血液呈黑色且頭疼三年,可能是血液黏稠、缺氧、中毒、血管疾病、腦部病變等原因導致。 1. 血液黏稠: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過高,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頭疼。常見藥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2. 缺氧:長期處于低氧環境或心肺功能不佳,導致血液氧含量降低,血液顏色變深,也可能引起頭疼。可通過吸氧改善。 3. 中毒:某些化學物質或藥物中毒,影響血液成分和代謝,造成血液顏色和頭疼癥狀。如一氧化碳中毒,需及時脫離中毒環境。 4. 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血管狹窄或栓塞,影響血液流動,引發頭疼。可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藥物治療。 5. 腦部病變:腦部腫瘤、腦血管畸形等,壓迫神經和血管,導致頭疼和血液異常。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等。 出現血液呈黑色和長期頭疼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5-03-06 04: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血熱是熱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發生在熱帶地區,或者是在非常熱的環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熱的季節,曝曬過度,或者是出汗過度,沒有補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熱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興奮劑,都可能導致血熱.中成藥:大補陰丸.丹梔逍遙丸.血熱宜喝苦丁茶.紫草大棗湯:紫草10~15克,大棗30克.加適量水煎服,吃棗喝湯.茅根水燉豬皮:豬皮250克,白茅根30克,冰糖適量.將豬皮去毛洗凈,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燉至稠粘,再入冰糖拌勻,分五次服,每日1~2次要保證睡眠質量,不要熬夜,注意清淡飲食,調整心態.
2016-01-06 15:1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內熱也叫內火,中醫上又稱為“火熱內生”.顧名思義,內火(熱)是和內寒相反的一類由于人體新陳代謝過于旺盛,產熱過多所導致的疾病.產熱過多,對人體而言有絕對過多和相對過多兩種情況.絕對過多是指人體新陳代謝過于旺盛,導致產熱量超過正常的散熱能力所導致的疾病;而相對過多,則是指人體散熱能力下降而導致產熱相對過剩所導致的疾病.產熱的絕對過多引起的“內(熱)”,也叫“實火(熱)”,既然是火,它的主要臨床癥狀當然就是發熱,“實火(熱)”引起的發熱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全身性的發熱,往往表現為體溫的升高,如現代醫學中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就屬于中醫“內火(熱)”中的“實火(熱)”范疇.局部發熱,如胃脘部的燒灼感,心窩部的烘熱感,頭面部的烘熱感,小便時尿道的熱燙感,大便時肛門的灼熱感,等等,它是過多的熱量聚集在某一臟腑內所引起.實火(熱)在臨床上除了發熱外,還往往兼有各種新陳代謝過于旺盛的癥狀,如面紅目赤,心悸心煩,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大便干結,小便黃赤,多食易饑,脾氣暴躁,消瘦等.引起“實火(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過于元陽的運動,溫煦作用過于亢進,從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活動過于旺盛,產生各種癥狀.(1):喝蓮子湯去心火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2):吃豬肝可去肺火表現癥狀: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3):喝綠豆粥去胃火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4):喝梨水去肝火表現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5):吃豬腰去腎火表現癥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食療法:豬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2016-01-06 04: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內熱證名.體內臟腑陰陽偏勝之熱.宜辨虛實.常見胸中煩熱,午后潮熱,五心發熱,口苦,溲赤等癥.《明醫雜著》卷一:“內傷發熱,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降下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陰虛發熱,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而為內熱,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治宜清金養營,疏邪潤燥為主.忌食高脂類食物.高脂類食物能產生大量熱能,使內熱加重.因此,必須忌食如豬油,奶油,肥肉,豬腦,豬肝,豬腎,雞蛋等.用獼猴桃60克去皮生吃,能治內熱心煩.養生專家指出,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圣經”,也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寶.這是因為,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也必然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聯.一年四季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不一,也必定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不斷地發生更替.因此,非常有必要依從二十四節氣的要求,進行養生與保健.春光正好時立春(2月4/5日):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雨水(2月19/20日):這時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驚蟄(3月5/6日):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里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春分(3月20/21日):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清明(4月4/5日):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于春耕春種.人們在門口插上楊柳條,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掃墳墓.谷雨(4月20/21日):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因為有雨水滋潤大地.春日融融,是令人驚喜的美好時光,也是最適合重新開始的季節.天氣回暖,萬物吐芽生發,潛伏在慵懶身軀里的靈魂已經蠢蠢欲動,等待新生的能量,因此,養生顯得十分重要.第1招少發脾氣,多微笑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透過發泄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學研究顯示,主動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會增加腦內啡分泌,使身心愉悅.第2招享受清爽的綠色春蔬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候上升,溫補藥反而加重身體內熱,”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此外,有過敏氣喘體質的人,在春天要特別注意體質的調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第3招保暖工作不可少盡管天氣回暖,保暖工作還是很重要.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此外,由于膝關節對冷較敏感,因此穿著裙裝時,記得加雙厚一點的褲襪保暖.第4招啟動身體的引擎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起早運動,舒筋活絡也是養護肝臟的方法之一.試試看最簡單的呼吸調節法:靜靜坐下或站定,全神貫注在呼吸調節中,慢慢地,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并重復數次.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第5招用五官體驗新感受春天,也適合打開人體的五官感受,體驗全新的世界.旅游是一個方法,找三五好友郊游踏青,讓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環境中重新復蘇.或者在書桌上布置一個有春天感覺的小環境,可以在靠東方的桌角,布置一個小小的春天角落,工作累了看一看,便會有新的力量和創意.在美國鄉村,習慣在春天采集新鮮的檸檬,泡成一大壺蜂蜜檸檬汁,做為凈化身體的飲品.檸檬中的類黃酮可以幫助身體減緩過敏反應,防止病毒入侵.具有理氣解郁功效的玫瑰茶,可以緩解胃部不適癥狀,且富含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及加速疾病痊愈.也可以買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風信子回家,將春天的信息帶入室內.夏日當頭時立夏(5月5/6日):夏天開始,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工作日益繁忙.小滿(5月21/22日):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芒種(6月5/6日):芒種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宜開始秋播,如晚谷,黍,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黃梅季節,連綿陰雨.夏至(6月21/22日):陽光直射北回歸線,白天最長.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萬物生長最旺盛,雜草害蟲也迅速滋長.小暑(7月7/8日):正值初伏前后,天氣很熱但尚未酷熱,人們忙于夏秋作物的工作.大暑(7月23/24日):正值中伏前后,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夏熱使人體腠理開泄,加之乘涼飲冷,每易損傷陽氣.如何能做到夏季養陽呢?調精神: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陽的目的.巧運動:宜通過有益的文體活動來活動筋骨,調暢氣血,養護陽氣.運動要循序漸進,嚴格控制運動量,不要過度疲勞.慎起居:夏季自然界萬物生長旺盛,起居也應隨之作適應性調節,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靜處散步,慢跑,呼吸新鮮空氣,舒展人體陽氣.要午睡:中午人體散熱量大,午飯后又昏昏欲睡,通過短暫午睡小歇,可以避開中暑高峰,又可補充夜間睡眠不足.勿貪涼:老年體弱者,陽氣不足,如長時間對著電扇吹或久居空調室內,反會感到頭暈腦漲,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導致受涼感冒等病癥.節飲食:夏季天氣溫熱,應注意飲食調節,切勿極饑而后食,食不可過飽.亦忌極渴而后飲,飲不宜過多.還須慎食瓜果冷飲,以免傷脾胃陽氣.防中毒:盛夏細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發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腸功能薄弱,抵抗力差,發病后極易發生脫水而危及生命,故應做好預防工作.秋風送爽時立秋(8月7/8日):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處暑(8月23/24日):氣候變涼的象征,表示暑天終止,夏季火熱已經到了盡頭.白露(9月7/8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秋分(9月23/24日):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種.寒露(10月8/9日):天氣轉涼,露水日多.霜降(10月23/24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北京秋天短,有時不太明顯,但從養生角度卻很關鍵.因為由漫長酷熱轉冷冬的短暫交替,正考驗身體機能,要能儲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從涼意甚濃的秋天保養起.第1招:少辛增酸忌寒涼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因為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涼性食物.就太陽能量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尤其應避免瓜果,因為“秋瓜壞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損脾胃陽氣.不妨適量吃蘋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龍眼.第2招:養陰補氣中醫師不反對秋天進補,但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很重要,因為“補”的內容也各異.有時出現上呼吸道毛病,以為感冒,其實不然.而是有些年紀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較少,容易眼睛干澀,干咳舌燥,并沒有出現紅腫痛的發炎現象,中醫稱為“陰虛”,要適度服用養陰藥,以改善體質.如果屬于過敏體質,著重“補氣”,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
2016-01-06 01: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內熱病最佳蔬菜——苦味菜: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欲不振,身體消瘦.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醫學認為,人之所以內熱,既傷腎氣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過其補氣固腎,健脾燥濕的作用,達到平衡機體功能的目的.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可泡點菊花茶,里面放點枸杞.金銀花.玉竹等.也可煮點綠豆湯喝.多吃水果蔬菜,比如:苦瓜.冬瓜.黃瓜.平果.香蕉.西瓜.犁.獼猴桃.青菜.芹菜等還有就是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清腸排毒.
2016-01-05 21: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內熱? 內火(熱)是和內寒相反的一類由于人體新陳代謝過于旺盛、產熱過多所導致的疾病。產熱的絕對過多引起的“內(熱)”,也叫“實火(熱)” 。引起“實火(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過于元陽的運動、溫煦作用過于亢進,從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活動過于旺盛,產生各種癥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