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有什么癥狀?
這段時間小便次數變得特別多,而且老是覺得口渴,開始我還以為是天氣熱,喝的多自然就一廁所多了,可昨天還突然昏倒了,當時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去醫院就診的時候醫生告訴我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這段時間小便次數變得特別多,老是覺得口渴,開始以為是天氣熱,喝的多自然就一廁所多了,昨天還突然昏倒了。糖尿病在疾病發作的初期最為明顯的一個癥狀就表現為口干,多尿等。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餓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病人的體內糖分會隨著尿糖排泄而出。這會使患者體內的熱量不足,從而不能維持身體所需的基本要求。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早期常常會感覺到餓。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一些其它的疾病,比如說糖尿病足病,這種疾病主要表現在手腳麻痹、顫抖。糖尿病病人總會出現手腳麻痹,發抖等癥狀。另外,糖尿病病人容易感覺到疲勞、全身無力。常常會感覺到自己無原因的勞累。兩腿沒有力氣等。
2016-01-06 23: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糖尿病初期一般都沒什?癥狀,但到后來就有各種各樣的癥狀了,如果不到很嚴重時,往往很難發覺.能夠很快的自覺到癥狀是不熱而口渴,常喝下很多水分或茶,有時連半夜三更都要喝水,而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喝酒過后所造成的.有人以為愛吃甜食的人才會引起糖尿病,這觀念是不對的.事實是,患者得了糖尿病以后,才會食欲旺,吃大量食物卻仍易腹饑,并喜好大量甜食.是否有糖尿病需要根據醫院檢查結果而定,建議檢查一下空腹血糖或耐糖量等指標看看
2016-01-06 20: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武占磊 醫師
冠縣東古城鎮宋莊村衛生服務中心
其他
內科
-
你好,糖尿病的癥狀有:1.多尿, 2.多飲,3.多食,4.體重下降,5.乏力,6.視力下降, 7.并發癥糖尿病并發癥眾多,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膚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并發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經病、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伴發的葡萄膜炎等。
2016-01-06 11: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糖尿病的首發癥狀與高血糖水平的直接作用有關。當血糖水平升至160~180mg/dl以上時,葡萄糖進入尿液。當血糖水平繼續升高時,腎臟排出額外的水以稀釋尿中丟失的大量的葡萄糖。由于腎臟產尿增多,故糖尿病患者常排尿增多(多尿)。多尿導致口渴(多飲)。由于大量的熱卡從尿中丟失,引起體重下降,為了補償此種變化,患者感到異常饑餓(多食)。其他癥狀還有:視物模糊、嗜睡、惡心及體力下降。此外,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易患感染。由于胰島素嚴重缺乏,Ⅰ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幾乎總有體重下降。大多數Ⅱ型糖尿病患者無體重下降。 Ⅰ型糖尿病起病突然,可迅速進展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盡管血糖水平升高,但大多數細胞在缺乏胰島素時不能利用葡萄糖,于是,這些細胞轉向其他能源,脂肪細胞開始分解,產生酮體,此類毒性化學復合物可使血液變酸(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首發癥狀為極度口渴和大量排尿,體重下降、惡心、嘔吐、疲乏、腹痛,尤其在兒童多見。呼吸常變深變快,以糾正血液酸度(見第138節)。患者呼出的氣味像指甲油清除劑,如不進行治療常會在數小時內出現昏迷。 Ⅰ型糖尿病患者在開始胰島素治療后,如中斷胰島素注射或遭受感染、意外事故或嚴重疾病打擊,仍可發生酮癥酸中毒。 Ⅱ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數年或數十年無任何癥狀。當胰島素缺乏加重時可出現癥狀。最初,多尿及口渴較輕,數周或數月后逐漸加重。酮癥酸中毒少見。如果血糖顯著升高(常超過1000mg/dl),通常是由于感染或藥物等重疊應激作用的結果,患者可出現嚴重脫水,導致精神錯亂、嗜睡、抽搐,此種狀態稱高血糖-高滲性非酮癥昏迷。
2016-01-06 11: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常見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志。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
2016-01-06 08: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