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10個月女童持續發燒伴多種癥狀是何病?
女兒2歲10個月大,已時斷時續發燒了半個月以上,一般在38.6度以下,多次去醫院吃藥,打針,但不見效,前3天,再檢查時,醫生見女兒扁桃體已有較嚴重的化膿,在其建議下住院治療,抽了兩次血,大小便化驗,胸透、B超,未發現患肝炎或其他病癥。從3天前住院開始到昨天,一直在打青霉素、吃復方魚腥草可能還有其他藥物,這幾天腋下體溫基本上在37-38.5度之間,但到昨天,身上開始有小紅點,很快蔓延至全身,到今天全身都有小紅點,臉上、眼皮上都有,但腳板沒有,今天身上小紅點發展連成一片片的紅斑,不癢。今天醫生再次血檢后,暫時懷疑: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癥狀:白細胞多、轉氨酶高、淋巴結增大、全身紅點,不癢,體溫時高時低。還有另外一些癥狀:厭食、鼻塞、睡覺打鼾、感覺上嘴唇比以前上翹、說話聲音有變、上眼皮浮腫、扁桃體化膿、一天七八次小便時同時帶出一點稀大便,精神狀態大部分時間較好,不怎么咳嗽。請問,到底可能是什么病?怎么治療?非常感謝!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潮雙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感染性疾病科
-
該女童的癥狀較為復雜,可能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也可能是其他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常見的如化膿性扁桃體炎、川崎病、幼兒急疹、過敏性紫癜。 1. 化膿性扁桃體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扁桃體化膿、發熱等。治療常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 2.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由EB病毒感染所致,常有發熱、淋巴結腫大等。一般采用抗病毒及對癥治療,如更昔洛韋。 3. 川崎病:病因不明,可出現發熱、皮疹等。治療會用到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等。 4. 幼兒急疹:病毒感染引起,熱退疹出。通常無需特殊治療,以護理為主。 5. 過敏性紫癜:與免疫、感染等有關,除皮疹外,還可能有關節腫痛等。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如潑尼松、氯雷他定。 鑒于患兒病情復雜,需要綜合各項檢查結果及癥狀進行準確診斷,并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建議在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治療,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2025-03-05 15: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發燒多是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引起的。主要是明確病原體,常見的有上呼吸道的感染,胃腸道的感染等建議需要降溫,超過39度,需要服用藥物進行降溫,如安瑞克,超高溫時進行物理降溫.
2016-01-07 13: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小孩的情況主要考慮屬于化膿性扁桃體炎。可因飲食刺激、細菌感染等原因而引起。常伴有發熱、喉嚨疼痛、呼吸困難、食欲減退、皮膚丘疹等癥狀。建議到醫院看兒科,做血常規檢查、咽拭子加藥敏試驗、胸部X線檢查,以便輔助診治。如確診可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或頭孢甲肟、利巴韋林、維生素C等藥進行治療。
2016-01-07 02: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為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所致急性淋巴細胞增生性傳染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年,6歲以下兒童多呈隱性感染或輕型感染,15歲以上感染者多呈典型癥狀,35歲以上很少患本病。病后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全年均可發病,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口鼻密切接觸,飛沫傳播很少,但在暴發流行過程中,飛沫傳播起主要作用。偶可經輸血傳染。典型病例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淋巴結腫大、肝脾大、周圍血中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增多并出現異形淋巴細胞。但不典型病例甚多。病程常具自限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