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腺瘤的治療
我今年37歲,前天發現我的甲狀腺增大,今天到醫院做了甲狀腺B超,發現甲狀腺右側葉增大,其下極內可見一個不均質團塊回聲,大小約33mm*18mm*24mm,形狀呈橢圓形,邊界清楚,光滑完整,其內見數個不規則無回聲,其中最大一枚約8mm*5mm,CDFI周邊見環狀血流。我們這邊的醫生要我手術治療,我現在很無助,不知這病情是不是很嚴重。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個人建議手術治療,但是不必馬上就手術的。現在你首先需要做甲狀腺功能檢查,這項檢查必須要做,看有無因為腺瘤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造成甲亢或者甲減等甲狀腺疾病。在甲狀腺功能無異常的情況下,先服用小劑量的甲狀腺素片來抑制腺瘤的增長,也可以服用消腫散結的中藥來治療腺瘤。
2016-01-08 05: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甲狀腺腺瘤是以頸前腫塊局限于一處,形似核桃,質地較硬,可隨吞咽而上下的頸部慢性病變。發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長期的憤怒或憂郁愁悶,使肝氣郁滯,進而津液,氣血郁結凝滯,久聚成痰,氣滯痰凝,痰氣交阻,聚結于頸前而生成。其次,還與水土,飲食、體質等因素有關,本病初期一般無明顯癥狀,往往是在體檢時B超發現,發現后,多數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或不治療。手術治療術后極易復發,復發率高達98.2%,難以根治;不治療(因為無明顯癥狀:不痛不癢),病程一長,成為難治之病,或惡化成甲狀腺癌。據有關資料:甲狀腺腺瘤的癌變率高達10%-20%左右。甲狀腺腺瘤相當常見,常發生了40歲以下以20—40歲女性最常見。 、病理分類 l、濾泡狀腺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良性腫瘤,又分為:胚胎型腺瘤。胎兒型腺瘤。膠性腺瘤,又稱巨濾泡性腺瘤(最常見)。單純性腺瘤嗜酸性腺瘤 2、乳頭狀腺瘤:良性乳頭狀腺瘤少見,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病。甲狀腺腺瘤中,具有乳頭狀結構者有較大的惡性傾向。 3、不典型腺瘤:比較少見,瘤體包膜完整,質地堅實。 4、甲狀腺囊腫:根據內容物不同可分為膠性囊腫、漿液性囊腫、壞死性囊腫、出血性囊腫。 5、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瘤實質區可見陳舊性出血、壞死、囊性變、玻璃樣變、纖維化、鈣化。瘤組織周界清楚,周圍甲狀腺組織常萎縮。 臨床表現: l、甲狀腺良性腫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狀腺瘤以外多數見甲狀腺孤立性結節,少數為多發性結節。病程緩慢,臨床上可以無任何自覺癥狀,多數在數月到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困稍有不適或腫塊達到lcm以上甚至更大而發現或無任何癥狀正常規體檢時做B超而被發現頸部腫塊。多數為單發,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堅實,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腫瘤一般在數厘米,巨大者少見。巨大瘤體可產生鄰近器官受壓征象,但不侵犯這些器官,如壓迫氣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數因瘤內出血流體會突然增大伴局部脹痛。 2、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多見于女性,患者往往有長期甲狀腺結節的病史,早期多無癥狀或僅有輕度的心慌、消瘦、乏力,隨病情的發展,患者表現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中毒癥狀,多數患者表現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個別可以發生甲亢危象。 3、部分甲狀腺腺瘤可發生癌變,癌變率為10-20%。具有下列情況者,應當考慮癌變的可能性: 腫瘤近期迅速增大; 瘤體活動受限或固定; 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壓迫癥狀; 腫瘤硬實,表面粗糙不平; 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甲狀腺超聲波檢查:B超可以明顯辨別甲狀腺腫塊屬于囊性或實質性,彩色B超還可以觀察腫塊的血流情況,以此為診斷良、惡性腫瘤提供參考,血流豐富者有惡變可能。 2、甲狀腺吸13l碘率測定:無論良、惡性腫瘤,甲狀腺吸13l碘率多為正常,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可以偏高。 3、甲狀腺核素掃描:甲狀腺腺瘤及少數甲狀腺癌可以表現為熱結節或溫結節,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囊性變或內出血表現為涼結節或冷結節一般輪廓清晰,邊界規則。 4、甲狀腺各項功能多正常。 5、頸部X線檢查:當甲狀腺腫瘤巨大時,可見氣管受壓或移位,部分瘤體內可見鈣化影像。甲狀腺淋巴造影顯示網狀結構中有圓形充盈缺損,邊緣規則,周圍淋巴結顯影完整。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病本病的發生于情志不暢、居處不宜、正虛邪踞關系密切。 l、情志不暢:憂愁、思慮、抑郁、憤怒,造成肝郁氣結,肝失條達,肝木乘土,則脾不健運,痰濕在體內停留;或肝郁化火,煉灼全烏津液成痰。濁氣、痰濕凝結了頸;肝郁氣滯,血液經絡失于調和,氣滯血瘀,經絡阻塞,上結于頸而成癭瘤。 2、居處不宜:久居山區、高原地帶,水質過偏,久而久之氣機運行火常,水濕內停,痰瘀互結,形成瘦瘤。 3、正虛邪踞:正氣虛弱,邪毒乘虛侵入,使經絡阻塞,血瘀結了頸前成癭;先天不足,體質虛弱,虛體受到邪毒、邪火郁遏結了頸而成。 總之,本病的發生與肝脾關系密切,在諸多因素作用下以致氣、血、痰相互凝結,發生氣滯、血瘀、痰凝,結于頸,日久有形腫快便成。但,建議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2016-01-08 03: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甲狀腺腺瘤是以頸前腫塊局限于一處,形似核桃,質地較硬,可隨吞咽而上下的頸部慢性病變。發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長期的憤怒或憂郁愁悶,使肝氣郁滯,進而津液,氣血郁結凝滯,久聚成痰,氣滯痰凝,痰氣交阻,聚結于頸前而生成。其次,還與水土,飲食、體質等因素有關,本病初期一般無明顯癥狀,往往是在體檢時B超發現,發現后,多數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或不治療
2016-01-07 22: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甲狀腺腺瘤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塊,質硬,不光滑,吞咽時活動度低。腫瘤較大可有壓迫癥狀,比如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不暢等等。常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確診需要病理檢查。至于治療一般多發結節多為良性,如果甲狀腺正常或減退,為甲狀腺素治療,結節治療后可能消退。如果并發甲亢或者疑似癌變的應該手術治療。單發結節,放射性核素顯示為熱結節,常采用放射性核素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如果為冷結節,一般采取手術切除。總體來說,為了防止癌變還是早切除為好。
2016-01-07 21: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章麗春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甲狀腺腫瘤患者常規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因為患者一般最初是看西醫,而被診斷為甲狀腺腫瘤,西醫認為最好的療法為手術治療。但是經驗證明,手術治療術后極易復發,復發率高達88.2%。難以根治,因為手術只是一種局部的治療方法,甲狀腺腫瘤雖然生長在頸部,但是是一個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對于大多數甲狀腺腫瘤病人而言術后服用中藥像人參皂苷rh2(護命素)控制病情,預防復發,鞏固治療,含量高達16.2%以上。
2016-01-07 19: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