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歲女性腦動脈瘤術后發燒有無大危險
我媽媽六十二歲,2010年10月13日蛛網膜破裂出血經查是腦動脈瘤,于2010年10月19日做開顱手術,病人一直都很正常,但是2010年11月1日,開始發高燒燒到40度,醫生有做處理現在也退燒,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做手術后病人恢復效果比較良好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想咨詢一下有無大的危險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蔣小兵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
-
腦動脈瘤術后發燒可能存在一定危險,原因包括術后感染、吸收熱、中樞性發熱、藥物反應、其他基礎疾病等。 1. 術后感染:手術切口或顱內感染,細菌侵入引發炎癥,導致發熱。需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頭孢曲松鈉、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2. 吸收熱:術后局部組織損傷,壞死組織吸收可引起低熱,一般體溫不超過 38.5℃,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3. 中樞性發熱:可能因手術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溫異常升高。可采取物理降溫,如冷敷。 4. 藥物反應:某些藥物可能引起發熱,如部分抗生素、生物制劑等。需調整用藥。 5. 其他基礎疾病: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等,也可能導致發熱。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總之,腦動脈瘤術后發燒需要密切觀察,明確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一般經過積極處理,多數患者可恢復良好,但也不能忽視潛在的危險。
2025-03-09 14: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你好,這術后發燒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于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意見建議:學會幾種物理降溫方法。發燒到39℃以上,口服退燒藥后,還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把體溫降下來,如用小毛巾包上冰袋在額頭冷敷,用稀釋的酒精擦拭背部..多喝水,防止脫水。發燒的時候,體內大量水分會損失,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食物。
2016-01-07 23: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你母親的情況,我們認為是屬于一般的大型手術后的后遺癥.根據你說的情況來看,你母親應該在不久內就能完全康復了,因為特別是做腦部手術后的后遺癥是比較大的.
2016-01-07 21: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cerebral aneurysms)是指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部分,好發于組成腦底動脈環(Willis動脈環)的大動脈分支或分叉部,由于這些動脈都位于腦底的腦池中,所以動脈瘤破裂出血后常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SAH)。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