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上運動神經元型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因病變常先侵及下胸髓的皮質脊髓束,故癥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后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2016-01-08 20: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常見的患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力減弱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2016-01-08 19: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上運動神經元損傷主要有肢體無力、痙攣。癥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后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病理癥陽性。目前這種病的病因不明,建議可以針灸治療,有助于肢體活動功能的恢復。祝健康!
2016-01-08 17: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運動神經元損傷癥狀一、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通常以手肌無力、萎縮為首發癥狀,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后再波及對側,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癥狀,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以致抬頭不能,呼吸困難,臥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歲間發病,約5~10%有家族遺傳史,病程進展快慢不一。 運動神經元損傷癥狀二、上運動神經元型: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癥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后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干,則出現假性球麻痹癥狀,表現發音清、吞咽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本癥臨床上較少見,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2016-01-08 05:2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上運動神經元型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因病變常先侵及下胸髓的皮質脊髓束,故癥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后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干,則出現假性球麻痹癥狀,表現發音清、吞咽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本癥稱原發性側索硬化癥,臨床上較少見,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進展甚為緩慢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的癥狀:1、刺激癥狀:抽搐。2、釋放癥狀:中樞性癱瘓的肌張力增高(折刀樣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3、缺損癥狀:癱瘓,即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又稱中樞性癱瘓或痙攣性癱瘓。4、斷聯休克癥狀:中樞神經系統局部急性嚴重病變,引起功能上與受損部位密切聯系的遠隔部位神經功能短暫缺失,如急性中樞性偏癱肢體開始是弛緩的,肌張力減低,深淺反射消失(腦休克);急性脊髓病變時受損平面以下的弛緩性癱瘓(脊髓休克),休克期過去后,受損組織的釋放癥狀逐漸出現,轉變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在皮質下白質及內囊處,錐體束病變引起的偏癱,常常是上肢比下肢重,遠端比近端重,上肢伸肌比屈肌重,下肢的屈肌比伸肌重,腦神經癱瘓限于對側下部面肌及舌肌,表情動作不受影響。
2016-01-08 03: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