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束震顫
雙手震顫以下為住院小結雙上肢震顫年,于2010,10.20入院,患者6年前開始雙上肢手腕部屈曲時誘發手指震顫,2年前開始出現右上肢上臂無明顯誘因肌束顫抖,震顫與進食、睡眠無關,喝酒加重,不累及下肢,無視物模糊、走路不穩、眩暈、出汗、寒戰、腹瀉等癥,無家庭史,近期無用藥史。查體:顱神經查體無陽性體征,查房時見右上肢上臂肌束震顫,無靜止性、意向性震顫,雙側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膝腱反射亢進,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踝陣攣陰性,指鼻穩準,步態正常,病理征未引出,頸軟無抵抗。曾行顱腦MRI檢查,雙上肢肌電圖檢查未見異常,頸椎MRI見3一6可見異常信號;頸椎間盤變性,頸4/5、5/6椎間盤輕度膨出。住院診療經過:完善相關檢查:頸椎MRI增強:1、頸椎骨質增生,結合前MR平掃片,擬頸3、6椎體內血管瘤。2、頸椎間盤變性,頸4/5、5/6椎間盤輕度膨出。3、頸髓灶性軟化。4、雙側頸深部多發淋巴結可見,擬部分輕度腫大。風濕痛風四項: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脂未見異常。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正常,嗜酸性粒細胞比例(EOSR)10.90%KFT,嗜中性粒細胞比例(NEUR)38.60%.大便、尿常規正常,心肺膈未見異常。眼科會診未見K-F環。銅藍蛋白正常。腦電圖輕度異常。體感、運動誘發電位未做出院時病情:診斷未明確,癥狀同前出院醫囑:囑上一級醫院診治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的這種疾病神經傳導紊亂造成的,不容易治療。不過,不一定會不會遺傳,一般會與病人的家族史有關,如果家族中有遺傳史可以考慮遺傳問題,但是也不是所有病人都會有下一代的問題,建議您試試異丙嗪這類藥物,如果這些藥物沒什么效果的話,就不要給自己治療了,只要能正常生活就可以了,具體病因很難查清楚的,還有我說一下,我父親就有類似病史。
2016-01-08 13: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肌束震顫疾病預防:由于對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無確切了解,因而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實際上,臨床運動神經元病主要是肌萎縮側束硬化癥的表現,其他類型多數是疾病發展的不同時期,運動系統損害的不同程度的表現,進行性肌脊萎縮癥和原發性側索硬化癥最終發展成肌萎縮側束硬化癥。單純脊髓損害的運動神經元病一般存活3-5年,而延髓損害(單純或伴脊髓損害)的病人存活少于2年半,疾病大多進展緩慢的,有作者報道10-15年存活的病例。不同部位損害的病人功能障礙發展的快慢有明顯的差異,延髓損害的病人功能完全殘缺早(約數月即發生),而脊髓損害者慢,可達4年。少年型進行性脊肌萎縮癥可以存活20-40年。
2016-01-08 06: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肌束震顫發病原因: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清。5%~10%的病者有家族史,稱為家族性運動神經元疾病。在這組有家族史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病者中發現了過氧化物岐化酶的基因異常,并認為可能是該組疾病的發病原因。隨著應用脊髓前角細胞主動免疫動物產生實驗性運動神經元病模型,病人血清中和腦脊液中抗GM1抗體,抗鈣離子通道抗體檢出率增高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一定療效以來,自身免疫機制的理論倍受人們注意。
2016-01-08 04: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